我是谁?
——高中生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

2020-09-10 02:39:32
科学咨询 2020年36期

徐 锦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国际高中 浙江诸暨 311800)

一、教材分析

自我认识是学生自我意识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人际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等)等各方面的认识。

埃里克森认为,建立自我同一性是步入青春期后的主要心理任务。青少年必须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完整的人,而且是在一个充满各种变化的发展阶段。这些变化表现在身体生长和社会意识增强等方面。人意识到他的变化中的独特性和他与别人的相似性,是在这个社会上顺利地度过他的发展阶段的必要条件。这种进步和发展更鼓励个体进一步确认“我是谁”和“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正确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许多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在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了影响。在日常个案的辅导过程中,常有学生对该问题感到困扰,如“我觉得我不能做自己了”“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好像活成了我讨厌的样子”“我讨厌这样的自己”等。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并不断完善自己。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特质,感受自己的不同方面。

2.学生知道什么是周哈里窗,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二)过程与方法

老师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初步学会协调自我;引导学生思考自我,通过内省和他人评价来初步认识自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悦纳自我的意义,促进其心理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当前临床中肝癌治疗的有效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希望为临床肝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2.教学难点:周哈里窗知识点的学习。

五、课型

讨论合作型。

六、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八、教学方法

游戏法、测验法、自我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体验等。

九、教学过程

(一)我看——视频赏析

1.老师播放一段视频,主要内容引自《武林外传》,讲述了姬无命由于无法弄清楚“我是谁”的问题而活活被吕秀才逼死的内容。

2.老师提问: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姬无命为什么会被吕秀才说死?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

3.学生回答,引出主题。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作为全班学生参与的暖身活动,主要目的是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引入今天的主题——“我是谁”,让学生在视频欢乐的气氛中进入今天的主题。

(二)我猜——猜猜我是谁

老师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请他们根据关键词,抢答猜出这个关键词描述的人物。每组答对加1分,答错减1分,积分高的队伍获胜。

设计目的:通过关键词猜出这个人物——说明每个人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特征——慢慢引入今天的主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特质。

(三)我写——“我和你”

1.请每个学生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

2.请每个学生写出10条“你是一个……的人”,描述同桌。

3.写完之后,请他们对比两张清单,思考从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目的:学生写下自己对自己的10个认知,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再对比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找到一些共同的部分、一些独特的部分,引入主要知识点——周哈里窗。

(四)我学——周哈里窗

1.展示周哈里窗。

2.请学生将两张清单中重复的部分写到左上角的区块内;在“10个你”中出现,在“10个我”中没有出现的部分特质填到右上区域内;在“10个我”中出现,在“10个你”中没有出现的部分特质填到左下区域内。

3.介绍四个区块的具体内涵。

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习周哈里窗的知识,了解全面认识自己的方法,了解客观的自我,也通过自我体验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周哈里窗的知识点。

(五)我思——探索未知的自己

1.请学生在表格的右下角写上近一个月内,想要去探索的某个不为人知的“我”,思考自己将会用什么方式去探索。

2.同桌之间相互分享,相互鼓励。

设计目的:让学生试着去探索自己,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

(六)总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索自己,从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从外显的一面到隐藏的一面,全方位地进行了“扫描”。不知道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是否有收获呢?请你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在纸条上写上今天的收获。认识自我是人生的一大主题,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完善自我是人生成功的敲门砖。祝愿同学们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取得人生的成功!

十、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