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麻高产栽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①

2020-08-31 07:10:20经福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剑麻种苗除草

经福林

(广东省火炬农场 广东湛江524259)

剑麻是一种多年生热带硬质叶纤维作物,原产于墨西哥,中国1963 年从东非引进优良剑麻品种,经改良后命名“东1 号”,现已成为国内剑麻行业的当家品种[1]。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意识的日益强化,对剑麻纤维优点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剑麻纤维的应用市场不断拓展,从传统的麻绳、纱线发展到高级纸张、光缆芯、电子绝缘层、建筑填充材料以及特殊用布等,市场对剑麻纤维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2]。但由于受热带、亚热带地理环境的约束,国内剑麻扩大种植空间有限,国外剑麻主产国如巴西、墨西哥、坦桑尼亚、肯尼亚和古巴等,因受政治动乱、自然灾害、剑麻病虫害、劳力缺乏、经济萧条等因素影响,剑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日渐萎缩[3]。近年来,国内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等麻区因受粉蚧引起的紫色卷叶病等因素影响,剑麻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剑麻栽培管理面临诸多问题[4]。因此,本文通过查找剑麻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为促进剑麻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依据。

1 火炬农场剑麻种植情况

2008 年开始,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剑麻产品销售价格下滑,导致农场大量麻田失管,病虫害严重,剑麻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5]。2013年剑麻种植面积为300 hm2,2014 年遭遇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双重影响,农场剑麻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绝大部分开割麻被台风严重吹伤,之后大量暴发茎腐病和紫色卷叶病,面临全部淘汰,至2015 年末农场剑麻面积仅剩154 hm2,创历史最低。然而,这期间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步复苏,国内外剑麻纤维的价格一路飙升,因而剑麻作为火炬农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一直倍受农场领导重视。在了解国内外剑麻市场状况,分析剑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后,农场重新制定了剑麻发展规划,力争打造剑麻种植、加工大企业。截至2019年,农场剑麻面积已经恢复至434 hm2,一些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已逐渐推广应用到剑麻起畦、施肥、除草、撒石灰等环节,并实行了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有效推动了剑麻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剑麻种植生产周期

剑麻整个种植生产周期包括种苗繁育阶段(约2 a)、剑麻抚管阶段(约2 a)和剑麻开割阶段(约10 a),共计约为14 a(图1)。将抗性母株钻心繁育密植苗,出圃后作为疏植苗,共约0.5 a;培育疏植苗上山大田种植约1.5 a;大田种植后,一般需要2 a 抚管,第三年开割;开割麻一般割叶到第十刀后,大部分剑麻因开花死亡而被淘汰。根据种植经验,种植剑麻前6 a 一般都是资金投入,且金额大;之后资金慢慢回笼,剑麻收割到第五、六刀麻后,收回成本,开始转为盈利,因此回本周期为9~10 a,若去除育苗时间是7~8 a。

3 栽培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种苗质量参差不齐

种苗是否健壮、达标直接影响大田剑麻生长和后期抚管。疏植苗后期长高长壮封行,人一般无法进入,只能借助机械,但是尚未有相应的配套机械,造成苗圃后期除草施肥不到位,种苗质量参差不齐,10%以上麻苗被浪费。达标种苗长期不安排起苗,造成种苗过大,增加起苗成本,或产生高脚麻苗,上山种植后生长慢,抚管期延长。

3.2 大田剑麻种植不达标

大田剑麻种植包括犁地、撒石灰、施肥、起畦、挖苗、种植等环节,犁地、撒石灰、施肥、起畦已经实现机械化,但作业质量还待进一步完善提高,而挖苗、种植还是完全依靠人工。因追求完成计划任务,部分地块在种苗、施肥、起畦、种植等环节执行技术标准不严格,不达标准的麻苗也上山种植,起畦未达规定高度,种植不分等级,不设置排水沟等。种苗起苗后长期不安排种植,造成上山后麻苗弱小、封行慢,增加除草成本。

3.3 培土施肥不科学

农场施肥农机具太少,部分麻田不能适时施肥。施肥作业没有配套搅拌机,肥料搅拌施放不均匀。拖拉机配套施肥农具后机身太长,行头转弯易压断麻头,且一刀至三刀麻田行间两边麻片易被滚伤浪费。施肥盲目,有机肥施放比例较少,对中、微量元素缺少重视,特别是抚管麻第一年基本不施肥。长期不进行中耕松土,土壤保墒能力差。

3.4 对除草剂使用缺乏认识

由于对机械化发展的重视,除草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械作业时易喷到麻心,产生药害。对除草剂使用缺乏认识,任意加大除草剂剂量或除草剂使用搭配不当,使用禁用农药。对抚管麻、新开割麻(一刀至三刀)和老麻田采用统一的除草配方,导致老麻田未产生药害,而抚管麻、新开割麻田则产生了药害。

3.5 叶片收割技术不成熟

叶片收割包括割叶、削尖、削干尾、捆扎、装车等环节,目前还是完全依靠人工,体力差的人员无法装车,而叶片收割机械及配套设备尚在试验阶段,且停留在割叶环节,对于割下麻片的收集,削尖、削干尾、捆扎则尚待试验研究。割麻追求产量,不按规定要求,割伤麻时有发生,造成茎腐病暴发或剑麻后期生长矮小。剑麻纤维加工厂计划指标少,割麻断断续续,造成麻工收入减少,麻工流失严重或割麻成本不断上涨。

3.6 病虫害防治不到位

剑麻紫色卷叶病是目前剑麻产业威胁最大的病害[5-6]。火炬农场最早发现剑麻紫色卷叶病在2003 年12 月,当时只有零星病株,后因剑麻麻片收购价格低迷,职工管理积极性降低,并且对剑麻紫色卷叶病危害的认识不充分,疏于防治,导致2013 至2014 年种植的麻田大量暴发紫色卷叶病,2016年淘汰了114万株带病剑麻苗,给农场和职工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负面影响。

剑麻茎腐病在火炬农场以及其他种麻农场均时常发生,但在对其防治问题上普遍存在认识不充分,往往等到剑麻病死,已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之后才进行防治,未能在发病早期就做好预防。文献报道[7-10]茎腐病主要发生于开割麻,抚管麻则很少发生,但由于除草剂药害造成抚管麻植株弱小,遇到高温多雨天气,也发生茎腐病,导致干部职工发展剑麻种植信心不足。

剑麻斑马纹病主要发生于抚管麻[7],部分麻田由于除草不及时,造成杂草荒芜,麻田高湿、不透气,诱发斑马纹病,并且少量病株不易及时被发现,往往大面积死亡后,才被发现。

3.7 麻田土地资源利用不足

对剑麻大行间套种问题重视不足,或缺少套种经验,造成很多麻田仅种植剑麻,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是抚管麻大行间土地浪费严重。部分新植麻田面积大且连片,周围橡胶林环抱,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畜牧养殖,但未能开发利用。

3.8 其他

农场“空心化”越来越严重,留守年轻职工越来越少,经常出现招工难问题,人力成本直线攀升,而麻片收购价格则未能上涨。剑麻育苗与收割还是完全依靠人工,特别是割麻工序繁杂,且需要体力,平时大部分职工选择去摘辣椒、菠萝、香蕉等,不愿意从事剑麻起苗和割麻工作。剑麻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而其他短期作物如糖料蔗、辣椒、菠萝、香蕉等,具有当年种当年收的优势,产生经济效益快,大部分职工出于眼前经济效益的考虑,会优先把生产资金投到短期作物生产上,造成投入剑麻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资金不到位,剑麻长势、田管差。

4 对策

4.1 做好政策扶持,完善发展模式

通过实施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农垦对剑麻产业的扶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及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如种植补贴、无息贷款)。通过改变原有职工家庭农场小面积、小规模承包种植模式,进一步鼓励种植能手扩大种植规模,与产业公司合作,试点实行“公司+种植户”“农场社会化服务+地方大户/合作组织”“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企业土地租金入股等)+职工入股(或承包剑麻管理)+其他投资者入股种植”“职工或个体户承包土地种植剑麻,地租交给企业,叶片交集团公司”等[2,4]多种发展模式。加强与广东农垦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平台联系,引导职工通过信贷解决资金需求,在支付利息中给予一定补贴等;或先垫资给农户,再通过叶片回收抵所有垫资借款等多渠道保障发展剑麻产业的资金。协调好剑麻种植与纤维加工的工农关系,建立剑麻叶片收购价格的长效稳定机制,以市场纤维价格联动叶片平均价格,以叶片的纤维含量决定叶片的收购价,实行按质论价收购[11];以及建立示范点、示范片等,夯实剑麻发展信心。

4.2 深化机制改革,强化干部监管力度

着力推进农场公司化改造,建设农业产业公司,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并以质量效益求发展;强化农场农业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农机、病虫害防控、金融、保险和信息等服务体系,在生产技术管理上实行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进行组织化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种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到指定纤维厂加工,全面推广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作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12];建立干部责任问责制,量化考核指标,完善奖励机制,并利用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发布作业图片,与现场督察相结合等,全力整治管理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如麻苗把关不严、施肥不到位、除草伤麻割叶伤麻等;增强管理人员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提高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4.3 抓好重点、质量,做优剑麻种植田管

4.3.1 种苗繁育

建立育苗责任制度,同育苗职工签订责任合同,要求做好苗圃排水设计;规范基肥数量(有机肥≥7 500 kg/hm2,钙镁磷肥≥1 500 kg/hm2,钾肥≥450 kg/hm2)、种植数量(24 000~27 000 株/hm2)、封闭除草时间(种植20 d内完成,除草剂以乙草胺、盖草能、锈去津、莠灭净等为主,严禁使用二甲四氯、草甘膦、克无踪)、前中期苗圃田管(除草一次以上,施肥一次以上:尿素≥300kg/hm2,钾肥≥300 kg/hm2)等。建立育苗资料档案,及时跟踪种苗生长状况,统筹安排好起苗时间与种植之间的关系。设立示范苗圃,示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如水肥滴灌。

4.3.2 大田剑麻种植

严把大田剑麻种植各个环节质量,做到上个环节验收合格,才进入下一环节。实行种植地块两犁两耙;撒石灰量在2 250 kg/hm2以上,分布均匀;施堆沤有机肥30 t/hm2以上及磷肥1 500 kg/hm2以上;合理规划起畦方向,不能沿坡开沟,畦高25 cm 以上,并设置排水沟;种苗株重4 kg以上、健壮、无病,种前消毒;定标浅根种植,30 d内检查扶正倾斜的剑麻等。建立示范种植地,推广种植株重5 kg以上的大壮无病虫害抗性苗[3],以缩短非生产期,为高产奠定基础,以及减轻非投产期的除草管理成本。

4.3.3 培土施肥

在抚管阶段施足肥料,加强培土深松,在开割之前,让剑麻茎迅速增粗。推广麻园套种绿肥深松技术,减少水土流失,使麻园土壤疏松、透气、保墒,既促进剑麻根系发达,又便于多功能机械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3,13]。推广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精准施肥,配施较缺乏的中、微量元素等,既避免盲目施肥造成肥料资源浪费,又能促进产量、质量、抗性及效益的提高。推广水肥药一体喷淋技术:在抚管防病时,将一定量肥料(磷酸二氢钾、镁肥、尿素、复合肥等)、农药(72%甲霜锰锌、50%多菌灵、螺虫乙酯等)一起喷淋剑麻,同时防病、补肥,以降低成本、促进生长,尤其在抚管麻前期应用效果显著。

4.3.4 除草作业

在剑麻不同阶段,建立不同除草规范:抚管麻使用除草剂为乙草胺、盖草能、锈去津、莠灭净等,严禁添加二甲四氯、草甘膦、克无踪;一刀至三刀麻使用除草剂乙草胺、盖草能、锈去津、莠灭净等为主,可以添加少量二甲四氯,严禁添加草甘膦、克无踪,且喷头必须加装防漂移装置,严禁对剑麻生长点喷洒;四刀以上剑麻使用除草剂为乙草胺、盖草能、锈去津、莠灭净等,可以添加少量二甲四氯、草甘膦,严禁使用克无踪,且喷头离杂草距离不能大于0.3 m;特殊杂草如香附子、茅草、杂灌木,采用区别防治,香附子采用75%氯吡嘧磺隆于旺盛期喷洒,茅草在刚发生时及时拔除或涂抹草甘膦,杂灌木采用人工挖除或砍除后根部涂抹草甘膦。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查除草作业情况,并对除草作业评分,将评分与干部工资绩效挂钩,规范除草作业,提升作业质量。

4.3.5 叶片收割

根据剑麻纤维加工厂计划指标,统筹安排好割叶地块;建立一定数量的割麻工人队伍,统一协调、管理、指挥,确保麻工每天有麻割。建立割叶标准,采用“双百方案”收割方法[14],一、二刀麻留叶片不得少于55 片,三、四刀麻留叶片不得少于50 片,五刀麻以上留叶片不得少于45片,且避免雨天割麻。同时建立割麻单价与割麻质量联动机制,将割麻单价10%~20%与割麻质量挂钩,并将割麻质量与干部工资绩效挂钩。

4.3.6 病虫害预测与防治

成立一支高素质的植保专业队伍,应对剑麻病虫害突发事件,达到迅速反应以控制病虫害蔓延,并建立剑麻病虫害监测点、麻园巡查机制,采用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及时、准确掌握病虫害动态信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通过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传播剑麻病虫害识别图谱与防治知识,提高职工识别、防治病虫水平。针对剑麻紫色卷叶病,推广种植健壮抗性麻苗,做好粉蚧防治(采用螺虫乙酯悬浮剂喷洒或撒施毒死蜱颗粒剂,大面积推荐撒施毒死蜱颗粒剂,操作简单,成本低,防效持久);剑麻茎腐病和斑马纹病预防应在降雨来临前做好排水,暴雨过后及时排除地块积水,蓄水太高地块必须设置排水沟,并及时喷洒药物预防(药物为72%甲霜锰锌、50%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等)。

4.3.7 行间种养

开割剑麻田具有优质生态养殖场潜质,可以发展畜牧业如饲养鸡、黑山羊、兔子、牛、山猪等。谭爵玺[15]调查研究了麻田养殖肉鸡可行性,结果显示,麻田养殖肉鸡既解决除草问题,又可将粪便作为肥料返回田中,实现生态良性循环,节省成本的同时又增加收入。套种花生、辣椒、中药材等或大行间繁育剑麻密植苗[16],实现以短养长,增加收入。

4.4 加大机械化研究示范,确保机械作业质量

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发展机械化、降低成本势在必行,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因此,做好中长期规划,合理安排种植地块,尽量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生产作业[4]。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剑麻生产中各个环节机械化作业技术,研制轻巧灵活小型农机具。目前已实现机械施肥机械防病除草等,但仍需改进和优化作业质量,加快割麻机、麻苗施肥和除草机具研究,探索无人机与大数据防病、施肥技术。

4.5 探索新农艺技术,缩短非生产期投入

剑麻从育苗到开割约需4年,约占剑麻投产期的40%,按目前农场剑麻生产管理现状,从育苗到开割需4.5~5 a,接近剑麻投产期的50%。因此从剑麻生产链考虑,可以探索“密植苗-抚管麻-开割麻+水肥管理+套种”模式,缩短剑麻非生产期时间,减少成本投入。

4.6 做好技术培训,加强人才引进

结合剑麻生产实际工作,每年对管理人员、麻农及麻工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剑麻种植、田间管理、割麻等技术水平。建立网络公众培训平台,经常发布农业技术管理知识,提高管理干部农技知识水平。落实“人才强场”战略,积极吸引各类农业人才到农场扎根创业,并落实好相关政策,提高其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

5 结语

随着中国对剑麻产业越来越重视,剑麻制品不断拓展以及需求量日益增加,剑麻种植面积逐步恢复。为了实现剑麻产业稳步发展,本文综合分析了剑麻种苗繁育、大田种植、培土施肥、除草作业、叶片收割、病虫害防治、行间种养、机械作业等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多年大田剑麻生产管理实践,提出了做好剑麻政策扶持、强化干部监管力度、做优剑麻种植田管、加大机械化研究示范、探索新农艺技术、加强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等解决对策,为进一步壮大剑麻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剑麻种苗除草
神奇的剑麻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5:44
除草记
小麦播种后 除草最佳时间别错过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长江蔬菜(2021年19期)2021-11-16 01:24:22
剑麻原纤生物脱胶工艺研究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2021年5期)2021-06-30 02:26:22
让剑麻回到剑麻,让花回到花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新农业(2016年23期)2016-08-16 03:38:09
高锰酸钾在种苗上的应用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