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

2020-08-19 12:50:02张亚平
文存阅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就业价值观大学生

张亚平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迎来了更多难得的机遇和巨大挑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让大学生能够把握机遇,有效改善就业状况是当前高校和政府应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创历史新高,2018年高校毕业生820万,2019年为834万,2020年毕业生高达850万,上演了一个又一个“史上最难就业季”。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不容忽视。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涵义

就业能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利山在1909年提出的。他把就业看作是一个人获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的“就业能力”。20世纪初,一些美国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改,使就业不仅包括在狭窄的层次上找到工作的能力,而且还包括继续工作和实现良好职业生涯的能力。提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学生就业能力”。国内学者们知道,学生的上诉能力在《就业能力》一文中描述如下:“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学生各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充分包含了学生的能力。”

二、大学毕业生的现状

(一)就业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分配制度已经不适合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失去天之骄子的称号,获得择业自由的同时,也承受着失业的风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需要大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社会的需求,力争找到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

(二)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标准偏差较大

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评价,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是对就业市场不了解。大学生初出茅庐,对社会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初次就业,难以适应就业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多次碰壁与失败,使大学生对就业产生了畏惧与消极情绪。二是对未来职业不了解。面对未知领域,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偏差巨大,对职业理解的片面化,在走向就业市场后,才发现自身与职业匹配总是格格不入。三是对自身能力不了解。自身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却理想化地将目光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单位,认为追求高收入高福利、不愿吃苦、不愿就业是理所当然,这些问题大大加剧了就业难度。

(三)专业技能不扎实

勉强过着天才的生活,多数人的成功是通过作者格雷夫勒在其著作《万小时法则》中所说的艰苦而持久的努力来实现的。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一共需要1万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则至少需要5年。一方面,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内在”学习。由于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因素,职业警卫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培训模式尚未优化,结构均匀、市场友好、过于融合等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至关重要。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建议

(一)摆正心态,增强危机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一去不复返,失去了“铁饭碗”“终身制”的庇护,大学生毕业、待业、失业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必须认清自我优势,摆正心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

(二)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卢梭说:“选择职业是人生的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目前我国高校均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诸多原因效果一般。高校就业指导急需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做好个性化服务工作,深层次挖掘指导潜力。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大一认知篇,拨开云雾见青天,了解就业形势;大二准备篇,就业不打无把握之仗,积极调试心态;大三技能篇,薄技在身胜握千金,掌握求职技巧;大四实践篇,迈向职场的第一步,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化。此外,还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广泛收集用人信息,通过网络、传媒、交际圈等平台了解招聘会信息,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大、中、小型人才招聘会及专业类招聘会,确保信息畅通,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愿望和心理动态,對就业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扶,使学生提高调适能力和受挫能力,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就业。

(三)科学规划,构建职业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劳动分工模式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职业新兴品种越来越多,职业结构变化越来越快。所以大学生必须构建知识体系,做好职业规划,培养组织管理、综合思维、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和心理调适等多种能力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早日做好职业规划。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

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往往忽视自身的就业能力,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上进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此外,引导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此外,引导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例如,鼓励学生到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从事相对稳定的家教工作;经营网店;鼓励毕业生参加研究生考试,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提高就业质量。

结语

总之,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及时调整就业心态,设定就业目标,准确搜集就业信息,在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就业。

参考文献:

[1]鲍婷,方争勇.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229+228.

[2]王静.药学类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现状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429.

[3]任浩.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困境与对策探析[J].广东蚕业,2018,52(12):30-31.

猜你喜欢
就业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