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正,刘明高,李 防,邓光政,付海军,韩 翼,朱 刚,刘 林
(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宜都 443311)
我国的磷矿资源丰富,磷酸工业正稳健发展、逐步趋于成熟,但中低位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石广泛应用于湿法磷酸生产,这极大影响了磷酸的质量及向下游产业供酸的效率。目前,许多厂家在湿法磷酸澄清工序添加沉降剂来优化湿法磷酸生产工艺[1]。加入沉降剂可以加快磷酸杂质沉降的速度,减少浓磷酸的澄清时间[2],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因磷矿品味低导致的磷酸质量差的问题,提高湿法磷酸的生产效率。
兴发集团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2012年10月建成1套30万t/a湿法磷酸装置,经过2014年年低扩能改造,现产能为36万t/a(折100%P2O5),目前装置浓酸沉降工序设有1个Φ18200×12000mm陈化槽,2个Φ18200×12000mm浓磷酸澄清槽。生产过程中浓缩工序浓磷酸进入浓磷酸陈化槽,浓磷酸陈化槽中酸液经陈化后,启动浓磷酸陈化槽泵,将浓磷酸送入浓磷酸澄清槽,浓磷酸澄清槽上层清液经澄清后由浓磷酸输送泵送至下游生产装置,底流淤渣经锥体底部浓磷酸於酸泵输送至渣酸贮槽。
充分考虑到与实际生产的结合及匹配,本实验在宜都兴发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都兴发”)磷酸生产现场进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实验室进行小试实验;二是在宜都兴发磷酸生产装置上进行工业试验。
1.1.1 试验药品
本试验采用某公司提供的磷酸沉降剂,沉降剂由A、B两种药剂组成,A为助凝剂,B为絮凝剂[3]。
取自宜都兴发36万吨/年湿法磷酸装置浓磷酸陈化槽的浓磷酸其P2O5含量约47.8%,温度约75℃,密度约1.61g/mL,颜色为灰绿色至深灰色,固含量约5%。
1.1.2 试验过程
分别使用2000mL烧杯取宜都兴发的浓磷酸约1000mL,分别加入0,50,100,200ppm(占浓酸质量分率)的助凝剂(A),搅拌均匀后再分别间隔2,4,6,8s分别加入0,2 ,4,6,8,10ppm(占浓酸质量分率)的絮凝剂(B),一起加入1000mL量筒沉降,停止搅拌以后观察量筒中磷石膏的沉降情况。
经实验发现:未添加沉降剂的空白磷酸中的固体颗粒较小,沉降速度缓慢,沉降后,下层的磷石膏比较厚、很疏松、呈灰白色,上层的酸液仍有细小的悬浮物存在;添加了沉降剂的磷酸中有大量的固体大颗粒迅速下降,在沉降基本完成之后,上层的酸液比较透明,悬浮颗粒较少。对于添加不同浓度沉降剂的磷酸,在初期它们的沉降速度随着A、B两种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快;A、B两种药剂加入间隔时间在5s左右时沉降速度较快。
1.2.1 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加快浓磷酸中杂质的沉降;降低浓磷酸的固含量。
要求:添加沉降剂后磷酸的浓磷酸的有效沉降时间缩短≥1h/m,经有效沉降后浓磷酸的固含量≤0.8%。
1.2.2 试验药剂及加药系统
根据小试试验,沉降剂A在配置浓度为30%较方便溶解,考虑经济效益用量100~150ppm(占浓酸质量分率),沉降剂B的配置浓度1‰~2‰,考虑经济效益用量6~10ppm(占浓酸质量分率)。
根据磷酸生产单次转酸量,在磷酸罐区安装了1.5m×1.5m搅拌槽(A药剂用)和3.0m×3.0m搅拌槽各一个(B药剂用),并各自配置一台计量泵和一台流量计控制加药量。将药剂A、B分别配置最佳浓度溶液,在浓磷酸由陈化槽转入澄清槽的过程中,利用隔膜泵将药剂A、B分别泵入转酸管道,随浓磷酸一起进入浓磷酸澄清槽中。
1.2.3 试验过程
根据实验室小试报告,药剂A与B需分别浓磷酸混合,并间隔5s左右。在实际生产现场,为到达此要求,对现场加药点做出三次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1)药剂A、B加药位置均选在同一侧转酸泵泵入口管道,二者间距0.8m左右。根据计算所得,5s间隔需管道13m左右,二者间距太短,所得实验效果较差。为此做出第二次调整。
(2)药剂A加药位置不变,药剂B加药位置后移至转酸泵泵出口管道,二者间隔8m左右。由于药剂A能够在转酸泵中与浓磷酸混合的更加充分,理论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泵出口压力较大,药剂B泵入管道困难,用量降低较大,所得试验效果较差。为此做出第三次调整。
(3)将陈化槽两侧转酸位置利用管道连接起来。转酸时,开启一侧陈化槽底部阀门,药剂A在此侧泵入口管道中加入,流经中间连接管道至另一侧转酸位置转酸泵进行转酸,药剂B则在另一侧转酸泵入口管道加入。药剂A、B均在转酸泵入口管道加入,二者间隔18m左右,满足试验小试要求的5s时间间隔。
1.2.4 试验结果
1.2.4.1 空白试验结果
转酸至澄清槽液位为8.2m,不添加药剂进行澄清,澄清结果如下:
表1 空白试验结果表
1.2.4.2 方案1试验结果
取澄清至槽液位4m处的澄清高度统计澄清速率。
表2 第一轮试验记录表
1.2.4.3 方案2试验结果
取澄清至槽液位4m及2m处的澄清高度统计澄清速率。
表3 第二轮试验记录表
1.2.4.4 方案3试验结果
取澄清至槽液位4m及2m处的澄清高度统计澄清速率。
表4 第三轮试验记录表
1.2.5 试验数据分析
说明:为了数据有代表性,只取了转酸后槽位大于6米的数据。
序号试验名称沉降速率/(h/m)4m2m备注1空白试验3.023.142第一轮试验2.29-A、B加药间距不足3第二轮试验2.77-B在转酸泵出口,试验不成功4第三轮试验1.721.88增长转酸泵前管道长度
(1)在实验室小试中,试验组沉降固渣增加了3%,清液中钙离子和硫酸根稍有下降,自然沉降清液含固量为0.95%,药剂沉降的清液含固量为0.52%,清液含固量下降约50%。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及沉降效果,宜都兴发浓磷酸采用100~150ppm A助滤剂且间隔约5s后加入6~10ppm B絮凝剂后沉降效果最佳。
(2)在生产装置工业试验中,通过添加沉降剂,浓酸沉降速度显著加快,从沉降速率可知,每米沉降时间缩短1.2~1.4h。为保障向下游的供酸效率,自然沉降的浓磷酸供清酸含固量在1.2%左右,通过加入沉降剂,清酸含固量可以控制在0.7%以下。通过初步测算,每吨48%磷酸的成本增加约0.33元,每吨五氧化二磷增加0.69元成本,每月药剂费用大概2万元。若大量使用,药剂单价有下降空间。用添加沉降剂的方法来加快浓酸的沉降速度,减少停留时间,提高装置负荷,扩大磷酸产量,在实际生产中切实可行。
(3)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来确定沉降剂的加入方式、添加用量度等条件,力求达到沉降剂最佳的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