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莹烨 杨园园 曾慧芳 黄桂兰 覃宇峰 韦逸栋
([1]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人体的体表面积不仅与机体的心输出量、肺通气量、能量代谢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密切相关,[1]而且还与反映人体体质强弱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2]分析和研究青少年学生体表面积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已经成为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3]国内已有专家学者对我国的广西汉族、[4]广西毛南族、[5]广西仫佬族、[6]湖南侗族[7]西藏藏族[2]等民族的中、小学生进行体表面积的研究,虽已有湖南侗族青少年的体表面积研究,但未见有关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体表面积的相关报道。广西的侗族主要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柳州,柳州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广西侗族的生活习惯、环境影响、文化等与湖南侗族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故非常有必要对广西侗族的中小学生进行体表面积的研究,建立关于广西侗族中小学生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为体质人类学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2019年10月,在研究对象知情而且同意的基础上,我们在广西柳州抽取9~15岁的健康、无畸形、无残疾、发育情况良好而且父母均为侗族的中小学生822名(男416例,女406例)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身高和体质量按照席焕久主编的《人体测量方法》[8]中的要求,对广西侗族9~15岁的中小学生进行测量。Stevenson公式: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质量(kg)-0.1259。[1]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用Excel表格和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
检测人员在测量前经过严格培训,每次测量前调试好仪器,测量时严格按照测量要求进行,专人记录、整理及处理数据。
广西9~15岁侗族中小学生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生身高由9岁时的128.70cm增长到15岁时的161.69cm,共增高32.99cm,增长了1.256倍,年均增高5.50cm。女生身高由9岁时的128.75cm增长到15岁时的152.10cm,共增高23.35cm,增长了1.181倍,年均增高3.89cm。男生体质量由9岁时的26.82kg增长到15岁时的50.51kg,共增重23.69kg,增长了1.883倍,年均增重3.95kg。女生体质量由9岁时的26.28kg增长到15岁时的47.37kg,共增重21.09kg,增长了1.803倍,年均增重3.52kg。男生体表面积由9岁时的0.997㎡增长到15岁时1.496m2,共增长了0.499m2,增长了1.502倍,年均增长0.083m2。女生体表面积由9岁时的0.990㎡增长到15岁时的1.398m2,共增长了0.408㎡,增长了1.412倍,年均增长0.068m2。
表1 广西侗族不同年龄学生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s)
通过Stevenson公式可知,体表面积随着身高、体质量的增加而增长,广西侗族中小学生身高、体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体表面积也随着增加,这符合儿童青少年多数生理、形态指标的年龄变化趋势,[9]可以作为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9~15岁广西侗族学生每个年龄段的体表面积的年增长值不同,存在快速增长期,是因为在青春发育早期,人出现第1次生长突增,体表面积增长速度加快。在第2次生长突增出现后,体表面积快速增长。
广西侗族中、小学生的体表面积发育过程在9~15岁男女间存在两次交叉,第1次交叉(9~10岁)前,男生体表面积略高于女生。11~12岁女生的体表面积超过男生,这与女生比男生先进入第2次快速生长期有关。男生第2次生长突增的出现与持续,使得13岁开始男生的体表面积又超过女生。除15岁男女体表面积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外(P<0.01),其它各年龄男女学生体表面积其实很接近。
广西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民族学生[4-7]基本相同,体现了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用Stevenson公式检测显示同年龄段侗族学生体表面积的整体发育水平不同于其他民族学生。[2-7]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每个民族不应该采用同一个体表面积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应该建立本民族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侗族非常有必要建立侗族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标准。
在实践中,人体体表面积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体育锻炼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具有相关性。[2]在临床上,体表面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张美玲等[9]报道6~8岁儿童少年体表面积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的测定,可作为儿童少年有关心脏结构功能和体型方面的研究的参考依据。杨琴等[10]研究表明基于体表面积设计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不仅能够减少冠脉成像对比剂用量以及流速,而且可以增强冠脉强化程度及强化效果。丁寿宁等[11]研究表明供/受者体表面积比值对于公民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受者早期肾功能康复具有显著影响。周翠云等[12]报道罗库溴铵按体表面积间断静注给药可以减少肌松药用量,而且能够减少肌松阻滞时效的个体差异,为临床怎样合理应用罗库溴铵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为体育训练及临床等领域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