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哀作为一种文学理念,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就是物哀审美。物哀审美是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传统审美意识形态,新海诚在《你的名字》这部影片中始终贯彻的这种具有日本本土民族意识的审美形式,使其动画作品在保留精致唯美的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完美体现了其作品的艺术气质。
关键词:新海诚;物哀审美;你的名字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蒸蒸日上,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凭借其作品中的唯美画风和细腻情感,捕获了大批粉丝的心,占据了当前国内外部分动画市场,成为当下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日本动画导演之一。
现如今,观众对动画作品的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动画影片层出不穷,但影片质量却参次不齐。物哀美学是日本动画发展到现在始终如一的审美基调,体现了其独具一格的日本本土民族审美艺术风格。在新海诚的电影《你的名字》中有大量物哀美学的表达,充分体现在该影片的画面风格、叙事方法中。
一、物哀审美概述
(一)物哀审美的定义
物哀,是一种极具日本本土特色的美学思想。18世纪日本思想学者本居长宣认为,每当有所见所闻,心既有所动。对所见所闻,感慨之,悲叹之,就是心有所动,也就是“知物哀”[1]。例如,当看到美丽的花朵绽放、活泼的鸟儿飞翔,从而心生感动,那就是“知物哀”;反之,对身边的美好事物无动于衷,就是不知“物哀”。简单来说,物哀审美就是感知主体遇到感知对象后产生的一系列哀伤、忧愁的情绪,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二)物哀审美的特征
《你的名字》中有大量对自然风光的刻画,这些画面让观众体会到清静细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热烈的执着与崇拜。影片中还出现了大量关于“神”的象征,例如古树、清泉、山石等。在日本传统思想中,这些自然之物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灵,它们有着强大的灵性、神秘的力量,它们不单纯是风景,还是日本人“自然崇拜”的体现,寄托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意。
剧情中泷和三叶恋情的物哀感主要表现为穿越时空的爱恋与近在咫尺却又求而不得的遗憾。泷和三叶偶然在睡梦中穿越到对方的身体里,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与相处,他们慢慢接受了彼此并产生了爱恋的情愫,而空间障碍、生死相隔仿佛又是命运同他们开的玩笑。这独具一格孤悲的爱情体现了新海诚对爱情发自内心的咏叹,包含有相当浓烈的悲剧性和宿命性。
(三)物哀审美的形成原因
首先,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狭长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土壤贫瘠,且长年深受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造成房屋坍塌、人员伤亡等无法挽回的损失。这让日本人的心理层面上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哀感,他们认为美好的事物都难以永存,最终都会消逝或者毁灭,所以更要抓住瞬间的美好。夕阳再好,夜幕终究会降临;樱花再美,却也逃不过凋零的宿命。
其次,日本的人文历史也是将物哀美升华为民族审美的原因之一[2]。从奈良时代起,哀的意识逐渐在日本民族中形成,到了平安时代,中国的汉文化流入了日本,这个时候日本开始逐渐意识到文化独立的重要性,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运动为日本的物哀美学奠定了基础。随着江户时代的到来,以本居长宣为首的一些日本思想文化学者开始追求日本原本的古典思想,物哀美学也随之正式出现。
二、物哀审美在《你的名字》中的具体呈现
(一)动画场景中的物哀元素
首先来说一下“黄昏之时”。黄昏之时即傍晚,当世界的轮廓变得模糊的时候,传说就会看到非人之物,这就为后面的泷和三叶跨时空相遇的剧情提供了一个契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纵使夕阳再好,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泷和三叶的跨时空相遇就处在“黄昏之时”,而当太阳完全落下地平面的时候,二人又完全消失在对方的世界里,让人对这转瞬即逝的美好产生无可奈何的惋惜之感。
彗星作为影片中的另一个物哀元素,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所在,也是推动整个剧情顺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彗星给人的感觉一向都是美好、梦幻、灿烂的,但是它又是转瞬即逝的。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迪亚马特彗星将在一个月内与地球擦肩而过,为后面系守镇的毁灭埋下了伏笔,暗示了女主和小镇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系守湖也是一千二百年前的彗星碎片坠落形成的,这千年轮回般的命运,令人感慨。
(二)距离产生的物哀审美
《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一个在繁华热闹的东京都市,另一个在偏远幽静的系守镇,影片中就可以直观地看到他们居住的地方相距甚远。新海诚还将三叶去东京寻找泷的片段刻画得相当艰难与漫长。交错的列车、茫茫的人群、还不认识三叶的泷和满怀期待却遗憾归来的三叶都昭示了他俩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就是男女主角之间的距离感带来的遗憾。
男女主角会不定时地互换身体,虽然可以靠着手机和日记等方式交流,但是他们无法面对面沟通,这是肉体互换的障碍。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泷和三叶都有种互相寻找的冥冥之念,但总是在快要相认的关头无奈错过,让人惋惜。对于泷来说,三叶已经在三年前的那场陨石坠毁的灾难中逝世了,若是想要再次产生交集,就只能寄希望于时间倒流。这样充满戏剧化的设定让观众体会到面对命运时的无力之感,也体现了一种近在咫尺却又求而不得的遗憾之情。
(三)具像化“产灵”的物哀表现
“产灵”其实就是日本古语的叫法,它代表了时间的流动,在影片中,泷和三叶的定情信物红结绳和蕴含着三叶一半灵魂的口嚼酒都是“产灵”具像化的表现。
首先来谈一下结绳。作为宫水神社的守护者,三叶一家一直传承着结绳的工艺,并在制作结绳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灵魂。影片中结绳出场的次数极高,每天清晨三叶都会用结绳扎辫子,和外婆一起编织结绳也是三叶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同时结绳还是男女主角之间的重要信物,在彗星来临之前,三叶下定决心去东京寻找泷,并在拥挤的电车里将自己的头发上的结绳送给了泷,这个结繩后来一直被泷戴在手上,也是将三叶和泷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
另一个具像化“产灵”——口嚼酒。三叶在神社活动时制作了一瓶口嚼酒,随后在与泷身份互换的时候被泷放进了祭祀神灵的宫水神社的神体里。三年后的泷为了寻找三叶再一次来到了这里,在饮下蕴含三叶一半灵魂的口嚼酒后,他来到了三叶的记忆里。泷看到了与三叶互换身体的点点滴滴;看到了三叶在彗星到来之前去寻找自己;看到了彗星向小镇坠去;他试图改变这一切,但是却无法改变三叶已经逝世的结局,这样的无力感,让每个观众都深表惋惜。
无论是结绳还是口嚼酒,带来的都是当下一瞬间的美好。它们将泷和三叶之间的时间线串联了起来,产生了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但是其最终的消失与毁灭又带给观众一种求而不得、无可奈何却又酣畅淋漓的物哀体验。
三、以物哀为审美意识
的《你的名字》的发展优势
(一)符合日本观众的审美倾向
新海诚的《你的名字》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归功于作品中体现的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形态——物哀审美。《你的名字》將物哀美学作为最主要的审美依据,这使作品不仅可看性强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使观众在观看动画作品时体味到自己的人生,感叹命运带来的无法逾越的距离,引发观众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探索。《你的名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影片中所展现的的“遗憾”“爱恋”“距离”等情感,而这正是日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式审美——物哀美学的情感基调,符合了日本观众的审美倾向,也是《你的名字》这部影片得以在日本广受好评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满足观众的审美感知的需求
新海诚的这部作品不同于当下主流动画所体现的娱乐性、休闲性,而是想要启发观众对情感和人心的思考。当代年轻人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身体和心灵都极其渴望得到舒缓和安慰,而《你的名字》的出现正好满足了现代年轻人的这一情感需求,缓解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让人们受到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出来。《你的名字》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传递出新海诚细腻的情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这种情感不断攀升,呈现出递增的状态,最终将给观众带来一种最极致的审美体验。这就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感知的需求,最终在国内外都获得众多赞赏和极高的成就。
四、结语
物哀审美是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传统审美意识形态,新海诚在《你的名字》这部影片中始终贯彻的这种具有日本本土民族意识的审美形式,使其动画作品在保留精致唯美的画面效果的同时,也完美体现了作品的艺术气质。当前,中国动画尚处在蓄力发展的阶段,在加强自身动画技术的同时,要关注本国本土民族的文化,在作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审美,即可创造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本居宣长.日本物哀[M].王向远,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2]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个人简介:张莞璐,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