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昀
【摘 要】 游戲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有效的游戏分享是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找寻有价值的交流内容,采用适宜、合理的分享方法,运用有效的回应促进幼儿进行经验分享,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 幼儿;游戏分享;深度学习
有效的游戏分享活动是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和指导的重要环节。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当孩子游戏后,他们需要游戏分享,这是由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的。幼儿与同伴、教师之间通过讨论、交流,会形成更多的有价值的经验。那怎样才能通过游戏分享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日常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游戏分享问题初呈现
案例一:美工区里,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以下材料:玉米棒、木块、河蚌壳、油泥等。游戏时间,孩子们来到了美工区,铭铭拿出了一根玉米棒看了看,又把它放回了篮子里;程程拿出了一根玉米棒,他用黑色油泥搓出了两个圆形粘到了玉米棒上。睿睿看见程程在玩玉米棒,他也找来了一根,并把整个玉米棒包裹了起来,用绿色搓成了许多的长条,做成了腿,再在玉米棒的上面粘上了许多尖尖的“刺”,最后做上眼睛,一条“鳄鱼”便完成了。
游戏分享时,老师问道:“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请程程介绍了一下自己的作品:“程程,你来说说是怎么完成作品的?”程程的作品很单一,教师并没有帮助幼儿梳理出经验;教师也没有对铭铭的行为进行解读,很明显,铭铭是不知道该如何运用玉米棒;再来看看睿睿的作品,睿睿的作品很丰富,很形象,但教师并没有请其介绍,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分享机会。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教师的游戏分享在走流程,草草了事。
案例二:建构区里,幼儿在尝试用多种积木忙着搭建楼房(垒高、架空、围合),一一缺少了一块长的单元积木和斌斌吵了起来,俩人就这样抢着,但是教师并没有发现,一直在忙于自己的事。
游戏分享时,因为教师缺少了现场的观察,所以不知道说些什么,不知道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经历,对幼儿的行为产生了一个简单的、主观的评价:“你搭了几层了?”“搭得这么简单!”“下次能不能难点?”教师否定了幼儿的行为,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游戏分享点。
案例三:娃娃家里,幼儿玩得很开心,小茹说:“家里好多水果,我们卖水果给宝宝买新衣服吧!”小泽笑着说:“好办法。”小泽找到了老师,老师:“这个水果卖多少钱呀?”老师“嗯”了一下,小泽耷拉着脸走了。
游戏中,老师并没有对小泽的问题及时进行回应。游戏分享时,老师也没有对娃娃家的事进行分享,后期,幼儿也就没有继续完成此前的游戏。也就是说由于老师后期没有在材料上、环境上进行相关跟进,也就没有了后续的支持。
起初,我们是这样进行游戏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幼儿在区域里玩得也很开心,可是,他们的游戏水平一直停留在原地,无深度可言。问题出在哪里?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游戏后,幼儿最想做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利用游戏分享更好地助推幼儿进行深度学习?
二、游戏分享模式初尝试
1.分组式分享交流
起初,我们是全班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分享,这样的分享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幼儿多,相互干扰,注意力难以集中。后期,我们按区域将幼儿分为了两组,分别由两名教师分开分享(一组在教室,一组在走廊)。通过分组,我们发现,幼儿之间相互干扰少,注意力较为集中,游戏分享容易深入。
例:美工区里,悦悦拿起了很久都没人玩的玉米棒,她用白色油泥将整个玉米棒裹了起来,在玉米棒的顶端,再用红色油泥包裹了一层,最后,用红色油泥搓成一个小圆,并压扁,粘到了玉米棒的中间。
游戏分享环节,教师请大家一起说,(只有半数幼儿)让孩子从动(游戏)——静(交流),孩子们个个都有话说。教师借助于作品,请悦悦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的。同时,教师还借助于图片,让孩子们质疑?还可以怎样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后期,很多孩子们尝试用玉米棒跟油泥以及珠子、扭扭棒等材料组合,“鳄鱼”“话筒”“小姑娘”……,这些作品在他们手中变得栩栩如生。
2.话语式交流
游戏结束后,幼儿肯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他们收拾整理的速度不一,这时,幼儿可以通过自主表征的方式来表现其最想和大家交流和分享的内容,既可以减少等待的时间,又可以让幼儿们说说游戏中发生的事情。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记录他们交流的内容,并对交流内容进行经验梳理,为幼儿的后期游戏做准备。
三、游戏分享方法大变样
想要通过游戏分享来引发幼儿进入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会观察幼儿、解读幼儿,寻找幼儿在游戏中的真问题和真需要。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学习机会,确定其中的价值,让幼儿在兴趣和需要的驱动下开启深度学习。
以往,我们两位教师都是随机观察幼儿,没有划分到具体区域。后期,我们进行了具体划分,保证了两位教师的观察点、分享点的均衡,且有侧重点。这样既保证了个体自主表达的需要,又兼顾了班级集体幼儿的生活以及游戏的深入。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注意倾听幼儿的需要,又能注意问题的深入。如:“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用了什么办法尝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游戏分享方式的路上行走,但不管是何种形式,我们一定要学会注重幼儿的感知和体验,保证游戏分享讨论的深入性,促进幼儿经验的内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游戏分享发挥它的最大功效,才能让幼儿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