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结合给水滤池工艺开发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BAF 工艺具有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等诸多优点。世界上首座曝气生物滤池于1981 年在法国建成投产,大连市马栏河污水处理厂是我国第一座采用BAF 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1]。目前,BAF 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相较于活性污泥法仍偏少,结合现有工程应用分析研究其工艺运行参数,并提出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法和运行控制,对于促进BAF 的应用很有必要。
本文结合东北地区某大型污水处理厂现有BAF 工艺的前期运行参数分析,比选其提标改造中BAF 工艺的设计方案,并对工艺优化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探讨。
污水处理厂现状总处理规模为4×105m3/d,分2 期建设,每期规模均为2×105m3/d。服务总面积为44km2,服务人口近80万人,主要处理来自城市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污水处理主体工艺采用曝气生物滤池(2 级BIOFOR)工艺,原设计出水水质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厂内有滤池80 座,其中一期48 座,二期32 座,一期、二期滤池均分为2 级,串联运行。一级滤池主要降解污水中的含碳污染物(C 池),二级滤池主要进行硝化作用(N 池),转化污水中的氨氮为硝酸盐氮。污水中TP 主要通过生物滤池及反冲洗后加药沉淀去除。
2.2.1 水质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如表1 所示,实际进水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较原设计值偏低,尤其是CODCr与BOD5,明显低于原设计值的400mg/L 和175gm/L。出水水质虽能够稳定达标,但执行排放标准偏低。
2.2.2 滤池负荷
污水处理厂内不同BAF 反应池的负荷参数如表2 所示。滤池的BOD5及NH3-N 容积负荷均在规范取值范围内,但基本处于下限甚至更低。滤池滤速亦在2~10m/h 的常规参数范围内。
表1 污水处理厂现有进出水污染物浓度
表2 BAF 原负荷参数
2.2.3 曝气系统
污水处理厂内每格BAF 反应池均单独设有曝气风机,全厂共80 台,气水比如表2 所示。实际运行中存在过曝现象,滤池出水DO 偏高,其中一级C 池DO 最高达到6mg/L,二级N池DO 最高达到8mg/L。
2.2.4 反冲洗
滤池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水洗强度为5L/(m2·s),气洗强度为10L/(m2·s)。单格反冲洗周期时长60min,分别为气洗10min,气水洗15min,水洗35min。污水处理厂滤池数量众多,而反冲洗系统只有2 套,滤池在规定时间内无法保证及时冲洗,滤料内悬浮物增多,曾造成过滤料板结现象的发生。
根据地方环保部门要求,提标改造出水水质应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 标准。
污水处理厂总占地面积约6.65ha,厂区周边地块受限无法新征,提标改造工程需在原厂址内完成,用地极其紧张。为实现出水达标,需充分发掘现有处理工艺的潜力,并采用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的处理工艺。结合现有处理能力及处理目标,提标方案需在已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脱氮、除磷和去除SS。污水处理总体方案仍考虑采用负荷高、用地少且与原厂工艺一致的BAF 工艺进行比选。
方案一:新建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简称pre-DN 池),与现有BAF 组成2 段式BAF(pre-DN+C/N)。C/N 池出水部分回流至pre-DN 池进水端,完成反硝化过程脱氮。方案二:新建后置反硝化生物滤池(简称post-DN 池),与现有BAF 组成2 段式BAF(C/N+post-DN)。C/N 池出水直接进入post-DN 池,在其中完成脱氮。方案三:构建3 段式BAF(pre-DN+C/N+post-DN)。改造现有BAF 的一级滤池为pre-DN 池,保留二级滤池并新建一座BAF 作为C/N 池并联运行,另新建一座post-DN池,形成3 段式BAF 工艺。C/N 池出水部分回流至pre-DN 池进水端,完成大部分脱氮过程,post-DN 池则作为出水达标的保障措施。
通过分析,3 个方案各有利弊:方案一能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缺点是进水系统改造较大,进水泵扬程需提高,硝化液回流比大(需达200%),总体实施难度大,运行成本高;方案二对污水厂影响较小,缺点是需投加大量碳源保证post-DN池的脱氮效率,药耗高,对加药精度要求较高,存在出水BOD5不达标的风险;方案三能充分利用进水中的碳源脱氮,且硝化液回流比小(取100%),post-DN 的设置能保障出水TN 达标,缺点是新建构筑物较多,施工难度大,对污水厂运行影响较大。综上分析,3 段式BAF 方案可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灵活调整运行方式,运行成本适中,出水达标保证率最高,推荐采用。
3.3.1 基础数据
进水水量维持现状,即4×105m3/d,总变化系数采用1.05。进水水质按实测值,取95%的保证率对应的实测进水浓度,提标后出水执行一级A 排放标准,详见表3。
表3 设计进出水水质主要指标一览表mg/L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3.3.2 主要设计参数选取1)负荷
负荷是BAF 工艺设计中最关键的参数,可采用有机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或滤速)进行设计。
在正常温度范围里,BAF 可以实现很高的硝化效率,硝化负荷达到1.4kg NH3-N/(m3·d)。但硝化能力同进水中的BOD5浓度成反比,BOD5较高时会抑制硝化反应[2],在设计时应注意进水BOD5浓度不宜过大。本工程C/N 池设计进水BOD5按60mg/L,碳化负荷控制在0.7kgBODCr/(m3·d),硝化负荷按0.4 kg NH3-N/(m3·d)。
反硝化负荷在以甲醇为碳源的条件下,可达4kg NO3--N/(m3·d)以上[2]。但过大的反硝化负荷会造成滤池面积过小,滤速过大,不利滤池正常运行。本次post-DN 以滤速(按9m/h)作为主要设计参数,复核反硝化容积负荷为0.62kg NO3--N/(m3·d)满足要求。
pre-DN 池的反硝化效果影响因素较多,BOD5含量、硝化液回流比等均显著影响工艺运行效率。有研究表明,pre-DN池的反硝化率与BOD5/TN 成正比,理想状态下,一般城市污水中BOD5/TN 约为5 时,TN 去除率为50%[3]。实际运行中,预处理及硝化液回流中的DO 都会消耗一部分BOD5,削弱反硝化能力。在保证滤速的同时,pre-DN 的反硝化负荷应取低值,本工程按0.7 kg NO3--N/(m3·d)。
国内外研究表明,水力负荷对SS 和BOD5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其他因素(如温度、气水比、反冲洗强度等)确定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加大水力负荷,以提高BAF 的处理能力,但对硝化和反硝化的影响,目前尚存在不同的研究结果[4]。根据前期运行经验,本次提标中C/N 池滤速约5m/h,DN 池约9m/h,具体取值如表4 所示。
表4 提标改造后BAF 负荷参数
2)气水比
通常来说,用于硝化的N 池或C/N 池需要较高的气水比,而仅需实现碳化的C 池可采用较低的比值,一般需硝化的BAF 适宜气水比为(3~7)∶1[5]。本工程位于东北地区,冬季温度最低可至11℃,适当增加DO 可弥补低温影响。本次C/N 池气水比取高值按(5~6)∶1,具体见表4。
3)反冲洗
气水联合反冲洗是BAF 普遍采用的反冲洗方式,其中气和水反冲洗强度的控制极为重要。本次根据前期运行经验,保持水冲洗强度为5L/(m2·d),适当提高空气冲洗强度为20L/(m2·d)。为保证BAF 反冲洗周期和频率适宜,进水SS 主要通过前端高密度沉淀池混凝加药强化沉淀去除,控制在60mg/L以下。本次新建C/N 池反洗周期24h,新建post-DN 为36h。
4)除磷
在研究BAF 本身的生物除磷能力时,一般认为是生物的同化、吸附及生物积累在起作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BOD5/TP、反冲洗强度等均会对其除磷能力存在影响,但整体来说同步脱氮除磷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本次提标中三段BAF 磷的生物去除按1.5mg/L,其余除磷均采用化学沉淀辅助除磷,加药点设置于前端保留高密度沉淀池以及后端新建加砂沉淀池。
3.3.3 工艺流程
结合BAF 系统主要运行参数的核算,本次提标改造对污水处理厂水量进行重新分配,以统筹协调现有与新建滤池的均衡处理能力。预处理出水进入三段式BAF 进行处理,而后由加砂沉淀池沉淀处理,经紫外线消毒后外排入河。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流程图
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小、投资少等优点,适合在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中加以应用。合理的负荷参数选取是决定BAF 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而现有BAF 运行经验参数的归纳总结,可为后期建设工程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