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
每到腊月份,在豫东南固始县城的大街小巷都有卖甜糟的吆喝:“打甜糟来!”这悠扬的声音往往勾起我的记忆。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那时家家都不太富裕,我的父母非常聪明,年轻的时候自学了很多回族食品的制作方法,靠着这些技艺父母做了一辈子的小吃生意,养活了一大家子,包括供养我们上学。
小时候我的母亲因为做甜糟手艺非常好,远近闻名,每到年关将至,请她到家里做甜糟的人家很多,我母亲就带着特制的圆柱形状的木桶或铁皮桶及酒曲到别人家上门服务,每天都赶很多家去做甜糟,她按每斤糯米收取报酬,大约一斤米一两角钱的样子。当时我家还在做其它小吃生意,因为我小干不了家里其它活计,有时赶上下雨或下雪哥姐会告诉我母亲可能会在谁家让我去接母亲回家,我就会打着一种叫撑杆子的竹制黄色雨伞到别人家去寻找母亲,如果找到了母亲在谁家而甜糟还没有做完,我就会在这家等母亲,这时这家主人会将其家里一些点心如花生等拿给我吃,这也是我会愉快接受哥哥姐姐安排我去接母亲的原因,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也算是吃过百家饭长大的。
母亲给人家做完甜糟后会一手打着雨伞,并在咯吱窝夹着糟桶,一只手拉着我冒着雪雨回家,此时往往已经夜深人静,只有母亲和我的脚步声在深夜里长长的巷子里回响。
我因为随母亲见得多,所以也知道制作甜糟的流程,但是我一直没有实践过。甜糟要好首先得选上好的酒曲,这是最为关键的,酒曲的主要原料是我们当地产的一种叫辣蓼子的植物,固始古称为蓼国便是因为那时盛产此物而得名。我家每年都和农村中专门会做酒曲的人家提前定做好的,多年来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买回来后糯米要用水浸泡24小时,不可长也不可短,长了米在高温蒸后易烂,做好后的甜糟不成形,时间短了米不易熟,影响发酵;然后再将糯米放在糟桶中用大火蒸大约半个小时,之后用涼水和锅中的热水稀释成温水对蒸好的糯米进行浇灌使其降温,切记不可直接用凉水浇灌,否则也会影响甜糟的发酵。如此三遍直到淋出的水微温,然后将酒曲研磨成粉拌在糯米饭中,再放入保温较好的环境中经过48小时发酵即可成为一盆香甜可口的甜糟,且又有伴生物俗称糟浮子的甜美的米酒,因为用圆盆盛装,又象征着圆圆满满,吃一口凉甜中带着香,那种甜带着香直沁入你的脾胃之中,回味悠长,不能饮白酒的女士和男人在过年的晚上将米酒微微加温饮它一杯,预祝来年家中生活甜美,工作、生意顺利,风调雨顺。
都说手艺传男不传女,但是我父母却没有这样,男孩女孩一样,但是我姊妹多人却只有大姐得到真传,其他都和我一样只会说不会做,所谓眼高手低。现在父母均去世,而大姐也已古稀之年,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组到固始采访固始名吃,我父母当年做的“胡辣汤”完全可以上的,因为无人继承被其他后起之秀露了脸。现在父母已经过世多年,有时梦中还见到他们相貌依旧,醒来方知已是阴阳两隔,诚愿祈祷他们一切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