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梅
摘 要 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核心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时期,很容易因为蝇头小利或意气用事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其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和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方式都有待于进一步养成,因此对于中小学法治教育尤为突出重要。本文主要讲解的是中小学法制教育体系的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其时代意义,更好的将法治教育落实到教学当中,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中小学 法制教育 教材分析 贯彻落实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5.063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s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basic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the effective means of implementing the basic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the important way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caus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immature perio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t is easy for them to violate the law and discipline because of petty profit or willful use of things.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belief in the rule of law, the thinking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behavior of consciously abiding by the law, finding the law in case of things, and relying on the law to solve problems need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legal education syste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e will better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of rule of law into teaching, and cultivate all-round and multi-quality talents for our country.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gal education; text analysis; implement
1 当前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的时代发展趋势
2014年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关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当中通过的《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明确指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全面教育体系当中,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建立法治知识课程”。国家政策的指导是当前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的主要前提,为更好的贯彻落实法治教育提供了基本保证。
近期的一份社会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近几年的违法犯罪中所占比重都在30%以上,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是当前我国全民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小学生是祖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处于此时期的学生主要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建立法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阶段的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有限,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增设了《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图文的方式,将生硬的法律知识以较为生动形象的图片以及简洁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耳濡目染,逐渐的形成自己的法律道德观。
中小学法治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对于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理念尚不成熟,加强法治建设有利于整体社会的长治久安;同时对于中小学生个人,有助于自身的法律观念的建立,中小学生法律观念的加强,有助于我国的教育进程的快速推进,为祖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当前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有着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2 中小学法治教育教材内容的具体分析及归纳整理
法治教育,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法治教育,使其掌握法治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从而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作为建立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就是教学教材的编辑。首先中小学生针对的是两个年龄段的社会群体,所以在教材编辑上面小学生的教材则主要是思想道德为主,很少涉及到法律内容,一是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对于复杂的知识或者是文字理解能力有限,其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个阶段的学生教学主要以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为主,建立法律意识为辅。针对中学生而言,法律知识在教材上的体现就相对较多。例如: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主要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样浅显易懂的知识点,因为该阶段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这样的知识点既能够吸引学生继续学习法律的兴趣也可以将知识点牢记于心。八年级的知识点则相对较难,涉及到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必然要懂得自己身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所拥有的权利以及需承担的义务,这样的课程安排也让学生在对法律知识建立兴趣的同时,明白自己所处的实际地位。九年级的课程中还提到了在参与政治生活中所应依法形式的政治权利,即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权利等其他相关知识。知识点的层层叠加,难度的螺旋升级,都是在为建立中小学法制教育体系做工作。整体来看,人教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法治教育内容的编写上是值得肯定的。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教材一直以“德育源于生活,德育走进生活”为基调,以初中生为中心,体现了德治教育回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其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教材中关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的相关国情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中小学生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典范。并且根据年级的高低赋予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落实工作与制定政策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落实工作不到位,首先在教材内容中,只有初中的高年级才能在所学教材中接触到法律的相关知识,并且都只是一些基础理论,其他年级的学生教材更是以思想道德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法律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虽然是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但我区由于种种原因,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开卷形式列入统考范围,这也是学校和教师不足以重视的根本原因。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延伸讲解,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点传达,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法律的真实意义,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解也只是文字上的认知。学校在思想道德课程上的投入有限,所以很多书籍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不到位,这也大大影响了法治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推进。
(2)日常教學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局限于理论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还是延续传统的“硬式灌输方法”,只是单纯的将知识点转达,并未注重学生是否理解掌握,这就导致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法律的意义与道德的本质理念。另一方面,关于道德法律的理论知识,词语多繁琐难懂,教师在教学中并未与实时热点或者是社会案例相结合,导致学生缺乏对法律的直观体验以及真实的法律实践。
(3)家庭在法治教育体系建立中并未得到重视。国家出台的关于中小学生法治体系建设的文件中,对于家庭责任规范的文字较少,甚至找不到具体的文字条陈,这也就导致了法治建设过程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环。针对中小学生法制道德建设,应该是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四方面的努力,方方面面的责任汇聚,最后共同推荐社会主义民主道德建设的发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的价值观念都有着很大的作用。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文件,家长对于学生的法治方面的教育严重缺失,这就导致了学生的法治意识较弱。中小学生法治体系的建立应该是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支撑下取得的成果。
(4)缺乏具体的落实的操作规范以及流程。随着义务教育与全面普及以及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深入,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学校虽然已经设立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更多的只是局限于思想道德理论与法治理念的传播,并未让学生落实到实践中。学校教育中不能把法律理念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势必会影响到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的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需要制度上的保证,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赋予其更多的时代意义。
4 推进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议
当前中小学生的犯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仍然是社会发展中很严峻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念,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是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国家要制定与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文件,尽可能的根据实际情况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纳入升学考试亦或者一些重要面试以及任职方面的闭卷考核内容,从根本上强化思想道德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将《道德与法治》真正的被赋予考试的定义,列入考试的范围,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学校和老师乃至于学生家长的重视。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才是真正提高法律观念的最终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建设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引进最先进适用的教学方法,才可以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各个学校应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考核以及岗位培训,让最新的法律理念走入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多的将法律知识点与当今的实时热点与社会新闻相结合,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法律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只有不断地丰富思想道德法治建设,增强学生的法治理念,培育法律思维,才能最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化的进程。其中最主要的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点就是增强家庭在法治道德教育上的责任,强化父母家庭对于学生法治教育的本质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不断提高丰富父母家庭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法律思维的创建。在此项工作中,学校可以不定期的举办相关的法律知识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或者是建立专门的人员负责家长的法律教学,加强法治道德观念的宣传落实工作,从方方面面注意可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只有将理论宣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创建法治教育体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道德建设的发展,使社会形成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梁钟毓.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完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2] 谢鑫媛.浅论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J].法制博览,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