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进入三伏天,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渐渐成了天气的主角。高温天气不仅“烤”验身体,也考验心情,不少人常常感到焦躁不安,做事缺乏兴趣,脾气也变得异常“火爆”。这是怎么回事?
1.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这类人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情绪状态,炎热的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如城市的工薪阶层和办公室人群。
2.平时情绪易于波动、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让这类人感到烦躁不安,多见于年轻人。
3.心里有许多烦恼事又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高温环境下一些小事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这类人的性格一般偏内向的较多。
1.及时制怒。当一个人刚产生怒气时,如果用理智强迫自己不要冲动,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能够避免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可以采用说话前先数5个数的冷静方法。
2.换位思考。愤怒时,人容易顺着激情的指向性去考虑问题,于是越想越气愤,进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来。对此,我们应规劝双方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把他们的思维从愤怒的指向拉回来,从相反的方向考虑考虑,想想恨得是否合理,自己的言行是否能解决问题。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可能冲突就会消灭于无形。
3.转移环境。如果可以,双方要赶快离开引起愤怒的人和事,换个环境,待心情平静后再去冷静地处理问题。
4.正当消泄。以适当的途径使压抑在心中的怒气发泄出来,从而避免怒气的进一步发作。比如可以给其他人打电话,倾诉、发泄一下情绪。
1.注意养成宽容心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與人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平时要学会包容,养成宽容的心胸。
2.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对自己要有信心。
3.注意学会心理调节。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松的音乐或静坐沉思,降低“心理热度”。要学会心理调适,有情绪问题时,多向朋友、亲人倾诉,努力做到静心、安神、息怒。
4.注意补充睡眠,少日晒。在保证作息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尽量减少太阳暴晒,过度的光照会增加情绪“中暑”的概率。
5.注意合理饮食。夏日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荤、忌辛辣食物、多喝水,这些都有助于清心解暑。
(摘自《河北青年报》2019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