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娅茹 周芸 刘晓丽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庆阳市2019年市场上儿童零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用量情况,为儿童零食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检验项目按照国家标准相关内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照相应检验依据的标准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结果:共抽检样品149份,不合格17份,不合格率为11%;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安赛蜜,7种合成色素均有检出。总体来说样品中添加剂的检出率普遍较高。结论:庆阳市儿童零食的安全状况较好,但风险依然存在,监管仍需加强。
关键词:儿童零食;风险监测;添加剂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use and dosage of childrens snack food additives in the market of Qingyang City in 2019,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hildrens snack safety supervision. Methods: the test items were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national standards,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relevant standards and relevant product standards. Results: a total of 149 samples were selected, 17 were unqualified, the unqualified rate was 11%; the main unqualified items were benzoic acid, sorbic acid, saccharin sodium and acesulfame, and 7 synthetic pigments were detecte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detection rate of additives in samples is generally high. Conclusion: the safety status of childrens snacks in Qingyang is good, but the risk still exists, and the supervis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Childrens snacks; Risk monitoring; Additive
近年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的同时对零食的摄入也越发频繁,并且在儿童膳食中占据很大比例。按照《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的定义,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1]。适当摄入零食会增加生活乐趣,有助于营养补充;过多的零食摄入会影响正餐胃口,导致少年儿童食欲不振,挑食厌食,口味偏重,营养不良、体重増加等一系列危害。
国内零食的安全性非常严峻,食品添加剂超标、非法添加等问题时有曝光,相较于成人,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尚不健全的儿童更易受到健康威胁。因此,做好儿童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意义重大。庆阳市地处甘肃省东部,辖8个县(区),总人口256万。迄今为止,尚未见对庆阳市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的综合分析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对庆阳市内儿童零食(加工食品)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消费较多的几类食品对其添加剂的使用进行检测和分析,提供风险监测依据,为庆阳市儿童食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项目确定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庆阳市内3~12岁儿童的零食消费行为:零食喜好、购买方式、食用频次以及安全意识进行询问。分别采用儿童问卷与家长问卷两种途径,力求调查的结果接近事实。最后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经分析确定10大类食品作为检验对象,分别是糖果(硬糖、软糖、果冻)、巧克力、乳制品(发酵乳、调制乳)、膨化食品及薯类(膨化食品、薯片)、冷冻甜品、炒货及坚果制品、饼干、肉制品(火腿肠、烤肠)、饮料(含乳饮料、果蔬汁饮料)、调味面制品(辣条)。
1.2 样品来源
检测样品来源于庆阳市合水吉岘、庆城驿马、西峰区各超市、批发商城、学校附近小食杂店。
1.3 监测项目
依据《2018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对检验项目的要求,本次检测确定了以下项目,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亚硝酸盐;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合成色素:柠檬黄、新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赤藓红;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非法添加:三聚氰胺。
1.4 检验方法
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安赛蜜按照GB 5009.28-2016进行检测[2];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按照GB 5009.97-2016进行检测[3];合成着色剂按照GB 5009.35-2016进行检测[4];亚硝酸盐按照GB 5009.33-2016进行检测[5];黄曲霉毒素B1按照GB 5009.22-2016进行检测[6];三聚氰胺按照GB/T 22388-2008进行检测[7]。
1.5 结果评价
依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8]和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9]中相关产品的标准要求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定。检测值以不超过标准值为合格,其中有1个或1个以上项目不合格者即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3.5 非法添加
对于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檢测结果表示,均未检出。
4 存在问题与监管建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儿童零食的消费日趋增长,且购买方式从家长购买向儿童自主购买转变,因为儿童更易受色彩斑斓的零食表面现象所诱惑,缺乏甄别食品安全与否、健康与否的能力,因此大大增加了儿童零食中所使用的添加剂对其健康造成危害的概率。本次监测主要反映出儿童食品中存在防腐剂超标;甜味剂与合成色素大量使用的现象。从食品类别分析,巧克力、风味发酵乳、坚果及炒货制品均是儿童喜爱程度高的食品种类,因此,建议监管部分重点关注,可以加强对非知名品牌巧克力制品等的抽查频次和范围,严谨检验,严肃处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超标超范围使用防腐剂的现象,同时,对儿童食品安全的监管,应从源头抓起,从街边抓起。对“三无”产品、小作坊、还有学校周边的小食杂店等要严格监管,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一定要坚决取缔[10-13]。如已经禁止销售的辣条及其相关产品,一经发现要严格查处,不留余地。除继续开展常规项目监测外,还应定期开展儿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专项监测工作,以保障庆阳市儿童食品安全、儿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 5009.2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5009.9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500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 5009.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9]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10]李佳洁,罗 浪,崔艳艳,等.北京地区儿童零食安全风险预测研究及风险监测建议[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2):175-179.
[11]张 磊,李 瑞,董倩倩.大连市学校周边儿童食品风险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4):478-480.
[12]杨 艳,戴 帅.晋江市2011年小学周边小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5):548-549,551.
[13]刘万静,刘 斌,李湘平,等.2012-2014年安康市食品风险监测概况[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6,52(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