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互联网+”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2020-06-27 14:10:59生义涵张秋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模式SWOT分析

生义涵 张秋

[摘要]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发展“互联网+”养老模式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SWOT分析,梳理了“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外在机遇与威胁。提出加快政策落地,试点实行养老模式改革,统一智慧养老行业标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规范护理学教育,健全护工职业准入机制以及加强老年人精神关怀等措施。

[关键词] 老龄化;“互联网+”养老模式;SWOT分析;智慧养老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5(c)-0185-04

SWOT analysis of “Internet +” pension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

SHENG Yihan   ZHANG Qiu

School of Medical Business,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As the effects of aging population become more serious,the traditional pension model unable to content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new era. Develope the “Internet +” pension model will be a feasibl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ut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This paper through SWOT analysis, sorts out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Internet +” pension mode. And it also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pilot the reform of the old-age care model, unify the standards for the smart old-age care industry, strengthen network security, standardize nurs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job access mechanism for nursing workers, and strengthen spiritual care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 Aging ; “Internet +” pension model; SWOT analysis; Wisdom pension

根據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1]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时,该国或地区便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17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1.4%,我国已踏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给我国带来严峻的社会问题。

国家三部委联合指出,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浪潮中,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缺失的养老信息技术与健康资源间存在矛盾,相互分立的养老模式难以负荷持续扩张的养老需求。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本文将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探讨“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可行性。

1 “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

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3种:①由家庭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②由社会主导的机构养老模式;③平衡折中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3]。这些养老模式都为了适应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而产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已不能很好的契合我国国情,具体表现如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4+2+1家庭”的倒金字塔结构使“空巢老人”现象层出不穷,子女无法直接照料老人,逐渐解体的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5];现有的养老机构设备和床位数目少,养老服务水平低,所以机构养老模式规范性不强、社会认同度低[6-8];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护工和管理人才短缺、服务性价比低[9-12],所以传统的养老模式在配置养老资源上差强人意。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尝试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互联网+”养老模式。

“互联网+”养老模式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老年人、政府、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行业结合的新模式。该模式由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互联网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供应医疗和养老服务,将养、护、医、送四大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各模块的管理效果,从而优化配置医、养资源,供应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见图1。

2 “互联网+”养老模式的SWOT分析

2.1 内部优势分析-S

2.1.1 符合我国人民的心理需求  “互联网+”养老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连接各种传统养老模式,而基于传统居家养老模式演变而来的“互联网+”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可以自由享受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能够满足我国未来以居家养老模式为主,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的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2.1.2 利用信息优势降低养老成本  社区养老模式具有以下缺陷:①社区养老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员能力较差;②社区养老一般以社区为辖区,规模较小,缺少护工人员,老人人均分配到的护理时间较短;③社区养老模式主要依靠护工长时间上门服务,带来了高昂的人力成本[13]。

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可以预先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健康诊断,根据在医疗机构存储的相关数据区分出不需要大量护理的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和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身体状况较不乐观的老年人,从而有针对性的向相关机构输入老龄人口。在平台预先建立养老管理制度,则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管理下,更加合理地对设备、医疗机构、护理服务进行调配,打破管理信息壁垒,有效降低养老成本。

2.1.3 传递转诊制度,发展医、养结合模型  医疗行业和养老行业关系密切,老年人较于年轻人而言,对医疗卫生资源有更高的需求。利用“互联网+”可以有机地将养老模式和医疗模式结合起来,通过将普通的社区居家护理纳入医疗护理的一环,可以促进我国医联体和双向转診制度的实施。在信息平台支持下,老年人可以直接从社区护理上转对应医院进行治疗,再下转回原来的社区进行后续护理,解决我国医疗机构“上转易,下转难”的难题,促使我国养老行业和医疗行业协调发展。

2.2 劣势分析-W

2.2.1 网络安全隐患  信息平台在便利享受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隐患。信息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档案,存在被不法分子窃取和篡改的可能[14]。有学者发现,安全因素是阻碍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服务的最大因素[15]。一方面,老年群体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面对信息诈骗时较容易受到财产损失,可能会阻碍老年人使用养老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健康信息全面与互联网对接,个人基础信息和医疗信息的泄露风险程度上升,老年人会面临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

2.2.2 设施配置不完全,缺乏监管  我国养老机构资金状况两极分化,资金充沛的养老机构需求旺盛,设施较差的养老机构无人问津,养老供需和养老资源配置之间存在矛盾[16]。

首先,部分养老机构可能存在缺乏资金购置和运营需要的互联网设备的困难,而政府对养老机构尚未提供足够的前期投资力度,养老机构可能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进而阻滞“互联网+”养老的推进。

其次,“互联网+”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监管。目前我国曝光度较高的智慧养老模式主要有北京BKCN智能终端服务、上海智慧养老住区、烟台的“E键通”社区项目、杭州的七助模式、乌镇的“椿熙堂”模式、厦门的12349模式、绍兴的“一键通”模式等[17]。但在实际运用上它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智能设备售价昂贵,功能价格不匹配;养老软件操作繁琐,安全性能缺失等问题阻碍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养老技术[15]。

屈贞[18]认为,“互联网+”养老模式存在有限竞争和机会主义行为的生产系统缺陷,部分商家并不关心实际发展成效,而是形成了依靠政府支出的机会主义式套利发展模式。为了获取商业利益,智慧养老企业往往将信息限制在自己的平台之中,市场缺乏政策监管,使其未能发挥应有的便利性。

2.3 外部机会分析-O

2.3.1 便于政府服务的购买,制度法规层面已获政府大力支持  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开发运用智能养老设备的指示;2016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奖励医养结合绿色通道的目标;2017年工信部等提出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认为智慧健康养老能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对“互联网+”养老模式提供了指导意见:2018民政部印制了《“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指出要推动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构建综合支撑的“互联网+”民政服务平台。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支持“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建设,这些政策文件为我国养老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固的制度保障。

2.3.2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民众对生活水平和健康质量的需求水涨船高。在健康需求的推动下,养老产业饱受社会的关注。依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和培育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和养老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中国的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2.3.3 智能设备普及和5G服务的推广  智能设备近年在我国迅速普及。2015年,国务院指出我国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信息技术方面,根据中信院的报告,截至2019年5月,我国4G网络用户已全面开启IPv6服务,其活跃用户数高达3.11亿。 在2019年7月,工信部指出中国近来将逐步推进5G智能设备和部署5G网络服务,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全覆盖。智能设备的普及和5G网络服务的推广,方便了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提供,为“互联网+”养老模式打好了技术基础。

2.4 外部威胁-T

2.4.1 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实施尚有一定的时间滞后,使医疗和养老功能分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和普及老年人健康知识等相关法律。但其相关政策缺乏关注度,而且难以具体落地实施,使“立法先行”的法律原则难以实现。而同时推进的医养结合模式缺乏具体的引导,又给医养结合模式建设带来了阻碍,使医疗和养老功能分离[20]。医养结合的效果难以发挥,难以降低老年人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缓解医疗养老资源的紧张状况。

2.4.2 “互联网+”养老模式缺乏足够的社会认知度  现阶段我国对于养老模式的宣传较少,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不高,使互联网服务难以推广。依据杭州市的养老问卷调查,仅有3%的人参加过“互联网+”养老的服务,仍有53%的人没有听说过[21]。由于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养老模式缺乏基础认知,导致老年人无法切实体会到信息化的优势,而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养老模式,增加了推进养老模式改革的难度。

3 对策研究

3.1 及时促进政策落地实施,试点实行“互联网+”养老模式改革

一方面,政府应该从更科学的角度对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并发表相关的指示性意见,具体的阐述相应条例所对应的事例,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以按照立法意图准确实施,确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选取经济发展较好,负担相对较低的省市建设“互联网+”养老模式改革试点,不仅可以降低养老改革带来的风险,早发现问题早解决,为养老模式的全国统一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先例,而且可以试点优先落实相关政策,发展提升养老行业技术水平。从而在推进全国进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养老技术水平增长带来的服务成本下降的优势,提高全国养老改革的经济性和在农村地区及老龄化严重地区的可行性。另外,相关监管部门应该积极督促对应的机构和社会企业依法办事;各地也应积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和“互联网+”养老的扶持和宣传力度,使老年人能够享受智慧养老的优越性,实现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3.2 统一智慧养老行业标准,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我国互联网养老企业分别推出了自己的设备和信息平台,但这些养老设备和信息平台各自为战,相互封闭,设备数据信息在不同平台之间不能共通,严重的损害了养老行业的发展。

PPP模式是指政府和私有企業之间跨界协作,以此谋取更好的发展结果的合作模式[21-22]。政府协调制订统一的规范性智能养老行业标准,从计量标准、数据类型等方面统一智能设备的硬件,招标信息安全程度高,产品质量效果好的民营互联网企业,从而建立安全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所有养老服务对接在一起,实现养老信息的统一管理,为“互联网+”养老信息传递创立稳固的连接。

3.3 规范护理学教育,健全护工职业准入机制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庞大的养老护理需求和薄弱的养老护理专业能力相互交织,养老护理人员持证率低,职业技能水平难以得到保证。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政府应该落实护理人员准入制度,要求“人、证、岗”对应;其次,要加强对高校护理专业的重视程度和校外护理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制度,在校内推进护理学专业建设,校外则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络课堂、大学生MOOC等远程教育手段对在职护理人员提供定期的更新教育,确保护理人员水平满足社会需求;最后,也需要制订合理的薪酬制度,将提升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与加强政策扶持双管齐下,促使更多的劳动力转向养老护理市场。

3.4 构建社区交流平台,加强“互联网+”养老精神关怀

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逐年升高。国内学者对英国的“临终关怀”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发现临终关怀能够显著降低医疗花费,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值[23]。这提示心理健康状态和人们的生理健康水平直接挂钩,在“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构建中,从心理层面对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同样重要。在信息平台上对老年人进行交际舞、象棋等业余兴趣爱好的培训,丰富其娱乐生活;开展线上课堂,语音读书等智能模式提升老年人的文学素养,补充其文化生活;和异地工作的子女远程视频聊天,让他们享受亲情的关怀,进而使老年人享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小光,田娜,王浩.江西省社会化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4(7):23-26.

[2]  王玉川,李柏志.基于人口老龄化现状对医疗服务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341-3343.

[3]  李洪心,李巍.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26(12):18-22.

[4]  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4(5):39-44.

[5]  杨金东.“倒金字塔”养老困境下中国已婚独生女儿养老问题探析——以西部K市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3(1):110-115.

[6]  李涛.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困局与长期护理险的破局之道[J].金融经济,2011(12):81-83.

[7]  纪昊一,杨同卫,陈晓阳.我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及养老机构的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1):125-128.

[8]  关信平,赵婷婷.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5):52-56.

[9]  杨秀彦,常桂霞,李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下护理服务[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0):17723, 17725.

[10]  章晓懿,刘帮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模型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11(3):83-92,112.

[11]  董倩楠,靳岩鹏,张小丽,等.不同文化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297-3299.

[12]  刘满成,左美云,李秋迪.基于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信息化需求研究[J].信息系统学报,2013(1):87-99.

[13]  汤向东.我国护工市场扭曲的人力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6(9):93-94.

[14]  廖毅敏,秦业.互联网+健康养老:打造智慧化养老服务新模式[J].世界电信,2015(8):75-77.

[15]  张亚男,陈蔚蔚.基于PSR模型的上海社区智慧养老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8(4):64-71.

[14]  汤向东.我国护工市场扭曲的人力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16(9):93-94.

[16]  贾文广,杜迎军.借力“互联网+”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5):41-43.

[17]  李宝娟,孙晓杰.我国“互联网+”居家智慧养老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9,33(3):8-11.

[18]  屈贞.“互联网+社区养老”如何达到预期效果:基于运行条件的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9(4):141-147.

[19]  回宇晴,张金峰.医养结合——应对我国老龄化新战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9(23):22-24.

[20]  叶冰青,胡亚捷,安雯琦,等.关于杭州市“互联网+养老”的调查报告[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7):263-265.

[21]  付洁.我国PPP模式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贸实践,2017(15):145.

[22]  赵锡锋,莫颖宁.PPP模式下医养结合养老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4):161-164.

[23]  苏永刚,马娉,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48-54.

(收稿日期:2019-12-10  本文编辑:刘永巧)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养老模式SWOT分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25:59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人民论坛(2016年32期)2016-12-14 19:05:09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35:56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6:31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4:55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7:59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8:05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金色年代(2016年3期)2016-10-15 17:29:44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考试周刊(2016年31期)2016-05-30 15: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