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欧阳静
[摘要] 采用文献调研与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梳理。传播学围绕传播模式的构成要素,全面考察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宏观过程,并深入分析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内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对策。但是,受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制约,现阶段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尤其围绕文化差异、传播载体两个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更新与完善。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医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5(c)-0181-04
Status and trend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ZHANG Yuan OUYANG J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46,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 analysi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and combs the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show that communication studies arou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mmunication model,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the macroscopic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ma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owever, limited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he research at this stage needs to be deepened. In particular, there are two asp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communication carrier that need to be updated and improved.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拟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有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其关注的热点内容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关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概念的探讨与明晰
目前,对“中医药文化传播”概念进行专门探讨的研究较少。较为权威的定义: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形式,对中医药知识、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内容进行编排,并通过媒介终端实现跨时空传承与交流的过程[1]。
国际传播最显著的特征是大众传播性、全球性以及跨文化性,又具有传授双方之间信息的互动性和共享性。基于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以定义:传播者借助大众媒体向不同国家和民族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不同文化体系间的沟通与理解的过程[2]。这一定义内在地反映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具有“跨文化”“跨地域”“跨语言”的特性。
2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系统要素
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行宏观研究尤为重要,国际传播学“5W模式”为宏观上探讨、解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3]。
2.1 传者分析
国际传播的主体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行政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推动,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策略选择、资源整合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4]。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力量的推动:中医药医务工作者、教师、资料翻译者、媒体从业者或与销售有关的公司、机构等[5]。其中,既能掌握英语技能、熟悉中西文化差异,又能通晓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专业国际传播人才很是紧缺[6]。所以,亟需培养一批能够胜任境外中医药教育任務和中医药古籍翻译任务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构建中医药话语体系、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2 内容分析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与中医药有关的政策性、新闻性、知识性以及服务性的信息,甚至还包括社交性媒体中的通信性、评论性信息[7]。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融入是以中医针灸文化为先导的,中药更多是以保健食品、营养品或食品添加剂的身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8]。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不是单纯的中医、中药传播,应以文化传播为先导,使西方人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更好地接受中医、中药。因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需要从母体文化中汲取养分和精华,提炼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富含和谐性、友好性以及人文性的文化体系[9]。具体而言,优化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还需要在文化内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
2.3 媒介分析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应充分利用好国际主流媒体,并积极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10]。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创“互联网+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新局面,这顺应了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1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纷繁复杂的挑战[12]。当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应积极借助媒介融合的契机,构建合适的国际传播模式,实施“弯道超车”[13]。信息化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成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以便海内外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中医药文化。
2.4 受众分析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受众覆盖全球,涉及不同的国家、民族、种族。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受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价值理念等各有不同。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要根据各国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因地制宜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策略,建构一对一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使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还应改变“以我为中心”的传统传播模式,以受众为中心进行精准定位,采用“差异化”和“本土化”的传播策略[14]。由此可见,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中,我们要明确中医药在海外不同国家的“文化空间”形态以及客体文化对主体文化的适应状态,在保持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实现主、客体文化的积极沟通与有机交融。
2.5 效果分析
近年来,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有3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办了中医药院校以培养本土化的中医药人才,且每年约有1.3万名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求学中医药[15]。部分学者从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等角度[16-17],阐释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重大意义。传播效果是决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走向及其重点的指向标,效果的检测大体可以从对象国官方、媒体、大众的态度与反应来进行判断[18]。然而,目前关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实际效果的检测还未形成系统完备的效果评估体系和方便快捷的反馈机制。因此,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国内外权威调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对传播效果进行实时追踪、科学评估以及全面反馈,这将有助于调整以后的传播战略与方法。
3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因素
3.1 外部因素
3.1.1 政府的决策性纲领 “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是习总书记倡导提出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搭建并完善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成为了重点任务。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指出:鼓励各类中医药机构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并计划建设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19]。2017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两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资源互通、民心相通、科技联通、贸易畅通5个方面为主要任务[20]。同年,《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为提升中医药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提供了法律保障。
3.1.2 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 中医药国际标准是实现中医药体系与国际医药体系良好沟通的桥梁,也是限制中医药“走出去”的一道坎[21]。中医药标准化涉及各学科专业术语、术语翻译、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等领域[22]。2015年11月,通过与沿线国家的通力合作,我国已颁布了100余项中医药标准与规范[23],这对进一步规范中医药的基本术语、临床实践与诊疗等意义非凡。然而,当前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仍存在部分难题:中医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中药评价标准不够系统等[24]。
3.1.3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中医药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但在知识产权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我国还没有形成規模化的专利保护措施,从而导致著作、技术秘密流失;中医药商标、专利、版权被抢占;中医药品种、植物新品种缺乏保护等[25]。一些发达国家仅仅是利用其先进技术对传统药物加以改进便直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这将不利于中医药国际协作与发展。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并积极在国外申请相关专利,以确保中医药产品及其诊疗技术免受非法侵权。
3.1.4 中医药的合法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已有103个国家或地区认可并使用针灸,其中有29个国家是以政府立法的形式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还有18个国家已将针灸纳入了医疗保险范畴。除针灸、推拿外,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并未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认可,即使被承认,中医也只是西医的辅助医疗手段;中药产品更是不能以合法的身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仅被视为保健品、营养品或者食品加以管理[26]。因此,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立法机构的交流,并就中医药合法化问题进行商讨,使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医药国际化的需要。
3.2 内部因素
大部分学者主要是从中医药文化传播主体、内容、渠道以及受众这四个环节来分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的内部影响因素。在传播过程中,制约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因素主要包括源文化、传播媒介以及目标文化[27]。其中,由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中医价值观则是影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核心因素[28]。因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需要摆脱单一的政府“官方宣传”模式的束缚,实现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从“自说自话”到“交流对话”的转变,尊重不同地域、国家、人民的文化心理特点,进行对等性、策略性以及精准化的传播。
4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方案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必须从多个方面形成合力、相互协调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更多学者从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国际化教育、中医翻译等角度为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9]。其他学者探索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体现如下:将其纳入国家“软实力”建设[30];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专项支持的优势[31];建议利用中医诊所、中医学院、孔子学院、中医中心等多种传播平台进行中医推广[32-33];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加强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与辐射力等[34]。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医药文化难免与世界各国文化发生碰撞与交流,如何拓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路径,加深国际领域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解,这对中医的未来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健康有重大意义。
5 小结与展望
由此可见,以往的研究对“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内容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和决策参考价值。但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具体表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缺乏对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策略、理论依据及反馈渠道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更新,有必要对媒介融合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做进一步的研究;除此之外,海外民众对中医药文化认知有限,有必要对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潍漪,孙春玲,杜易洲.浅析文化社会学视角下中医药文化传播[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2):110-120.
[2] 郑国庆,王艳,胡永美,等.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特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35-137.
[3] Lasswell HD.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C]// Communication of Ideas. New York:The Institute for Religious and Social Studies,1948:37.
[4] 赵海滨.软权力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J].环球中医药,2017,10(6):616-618.
[5] 王晓敏.国际传播学5W模式对中医文化传播的指导意义[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5):113-116.
[6] 吴镇聪.“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4):78-82.
[7] 张宁,杨志虹,杨孝芳,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模式初探[J].光明中医,2017,32(14):2127-2129.
[8] 王小芳,刘成.浅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思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1):4626-4629.
[9] 傅文第.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选择[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1):125-129.
[10] 赵海滨.“软权力”语境中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策略探析[J].南方论刊,2017(10):74-76.
[11] 韦健.“互联网+”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要素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8):75-77.
[12] 张雷平.论新媒体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大众传播生态研究[J].中医药文化,2017,12(2):4-10.
[13] 李炜炜.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国际传播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166-167.
[14] 李红文,严暄暄,沙凯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策略与路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6):984-988.
[15] 周漢民.“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医发展前景[J].中医药文化,2017,12(3):4-7.
[16] 刘志学.弘扬中医文化,助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9):1-3.
[17] 王长青.“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现实价值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7(4):5-9.
[18] 谭雅昕.浅析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策略及效果[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0-12.
[1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 http://www.satcm.gov.cn/fajiansi/zhengcewenjian/2018-03-24/2484.html,2017-1-4/2019-12-13.
[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 http://www.satcm.gov.cn/guohesi/zhengcewenjian/2018-03-24/3942.html,2017-2-6/2019-12-13.
[21] 张敬娟,付强.以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促进人类健康浅析[J].标准科学,2017(1):37-39.
[22] 蒋剑锋,李俊伟.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医药国际教育的战略转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6):26-27.
[23] 李翊菲.基于社会建构论的中医西传路径研究——以中医养生学在英国的传播历史为例[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24] 刘延泽.中药继承与创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草药,2017,48(7):1267-1274.
[25] 严暄暄,陈小平,朱民,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和对策——以英国为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6):977-983.
[26] 董薇,郑麟,徐茵,等.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医药海外传播[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221-224.
[27] 刘国伟.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26(5):1047-1050.
[28] 胡以仁,易法银,盛洁,等.中医文化传播的现代语境(四):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1):92-96.
[29] 冯雅婷,陈小平,严暄暄.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相关文献述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6):96-102.
[30] 霍艾湘.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134-135.
[31] 凌子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传播路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21-23.
[32]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等.“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我国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與传播新优势的分析与思考[J].西部中医药,2018,31(3):45-49.
[33] 郑南,孙丹,高丽娟,等.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5):132-135.
[34] 赵娣,周亚东,李卓.新形势下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途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8):1157-1159.
(收稿日期:2019-12-19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