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双双
(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PDCA管理法是新型管理方法,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通过对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确定实施效果,通过不断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升管理质量,降低管理差错率[1]。临床发现,PDCA循环管理法在临床疾病护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管理效果。本组旨在探究医院药事管理中PDCA管理法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女性31例,男性29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42.54±6.94)岁;观察组60例患者中女性33例,男性2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72±5.48)岁;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事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管理法进行药事管理工作,实施方法:(1)计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小组,以药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探究分析的重点,针对性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明确会诊制度,确定药师工作职责与工作量,责任到人,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将考核成绩与工资挂钩,定期评估。(2)实施:开展规范化培训,对工作质量进行深入观察研究,使药师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保证临床合理用药。(3)检查: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定期考核,随机抽查,对每月考核结果归档并完整记录。(4)处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完善措施,进入下个PDCA循环,提升医院药事管理质量与水平。
①药学管理质量评分:从药品采购、药学服务、存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由院内专业人员组成评价小组,总分为100分,分数与质量管理质量呈正比关系。②药物服务满意度:制定药事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区间在0~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比关系[2]。③差错事件发生率:统计配送、发放、调剂、使用等药师管理过程中的错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率。
选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描述用(±s);计数资料:用x2值检验,描述用(%);P值<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在药事管理质量评分与药物服务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药事管理质量与服务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药事管理过程中仅在调剂过程中出现1例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共出现差错事件8例,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x2=5.885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医院作为一个综合整体,每个科室独立存在又彼此联系。临床治疗中药学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药剂科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综合竞争力,因此,药剂科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3]。PDCA循环法在药事管理中的应用,从人员、药事、药品、配置、检测等方面进行强化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药物服务质量大幅提升[4]。本组研究结果提示,相比于常规药事管理,PDCA管理法的应用,可通过分析药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将责任到人,合理规划工作流程,将考核与绩效挂钩,从而有效解决药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差错率,提升药事管理质量,提升服务满意度。
综上所述,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法,可使药事管理质量显著提升,减低差错事件发生率,使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