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高僧传》的文献价值

2020-06-24 10:55:33王晓芳
锦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史料价值

王晓芳

摘 要:南朝梁代僧人慧皎所撰的《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记载了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著名僧人的传记。本书可誉为中国佛教史中僧传或僧史的典范。梁代以后,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宋代赞宁等撰《宋高僧传》,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传》,其体例大致依据《梁高僧传》,合称《四朝高僧传》。可见《梁高僧傳》不仅是研究梁代佛教史的重要著作,更是是研究整个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在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慧皎;《梁高僧传》;史料价值

一、著书背景

慧皎,上虞人(今属浙江)。出家后,曾居住于会稽嘉祥寺。慧皎逝世于梁代末元帝承圣三年,即公元554年,世寿58岁。由此可知慧皎出生于齐建武四年,即公元497年。

慧皎撰写《高僧传》的原因,主要是对梁代僧人宝唱撰的《名僧传》的不满。在《高僧传》序言里,慧皎认为《名僧传》“或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迹之奇,多所遗削”,故而撰著《高僧传》。

《高僧传》于梁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撰成,从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到梁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共计453年,总共记录了257名高僧,另外有200余人被提起或带过。慧皎被誉为佛门第一史家,《高僧传》可称为中国佛教史中僧传或僧史的典范,梁代以后,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宋代赞宁等撰《宋高僧传》,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传》,其体例大致依据《梁高僧传》,它们合称《四朝高僧传》。

二、《梁高僧传》的主旨、内容及版本

《高僧传》以“高僧”为名,有超绝尘世的含义。慧皎在自序里面认为:“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若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镂。故省名音,代以高字。”1这里,慧皎不仅说明了书名的由来,更体现了选僧着重于僧人的品性和学识的标准。所以此书实际上是一部汉魏六朝的高隐传,不单只是记录僧人的事迹。

《四库提要》卷一百四十五里称慧皎《高僧传》“分译经、义解两门”,并“分立十科”。十科,指的是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高僧传》卷一、二、三为译经;卷四、五、六、七、八为义解;卷九、十为神异;卷十一为习禅、明律;卷十二为亡身、诵经;卷十三为兴福、经师、唱导;卷十四为序文、目录。译经科卷一到卷三记录译者35人;义解科卷四到卷八记录101人;神异科卷九到卷十记录20人;卷十一习禅科记录21人、明律科记录13人;卷十二亡身科记录11人、诵经科记录21人;卷十三兴福科记录14人、经师科记录11人、唱导科记录10人。每科末尾都附有评论,叙述其原由及经纬。

慧皎《高僧传》的版本以历代雕版大藏经最为常见,单刻本也都是由藏本翻刻,汤用彤先生的《高僧传》现代点校本,也是校雠各常见藏本。在各藏本中较早且较重要的是《碛砂藏》本、《赵城金藏》本、《高丽藏》本,以及《思溪藏》本等。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数种日本古写经《高僧传》本。2《高僧传》的宋、元、明、清各代刻本,多著录梁慧皎《高僧传》为14卷,即分为前6卷、后8卷两帙。今天人们普遍采用16卷本《高僧传》,这最早见于清代《龙藏目录》,称《高僧传》“十四卷今作十六卷”。金陵刻经处版《高僧传初集》附有杨仁山《序》里面记录更为详细:“藏内《高僧传》凡有四部,此其一也。古本十四轴,今作十六卷,至梁天监中而止。”

三、《梁高僧传》的文献价值

首先,《梁高僧传》对佛教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开创新体例,采用类传体,设立十科,成为其后僧传分类的原则与方法。每科之末,均有一篇总论,称“论曰”或“赞曰”,概述本科的重要意义。这类评论文章,成为佛教史的重要材料。慧皎《高僧传》撰成后,后世接续出版的僧史、僧传大多一脉相承,都是依其体例裁制。慧皎《高僧传》所叙述时间截止于梁天监年间;唐代道宣《续高僧传》,共40卷,记载到唐代贞观年间;宋代赞宁在此之后,又作《宋高僧传》,共30卷,记载到宋太宗端拱初。元代没有出僧传著作。到明代,僧人如惺将《宋高僧传》之后的南宋、元、明各代高僧辑录成集,作《明高僧传》,合6卷,这就是中国僧史、僧传的流脉,后来者无不以慧皎《高僧传》为圭臬。

《高僧传》所记载的史料,展现了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佛教在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状况,在我们研究和解决佛教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时候,《高僧传》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范蔚宗被杀,门有十二丧,无敢近者,释昙迁抽货衣物,为营葬送,《宋书》六九、《南史》三三《范传》皆不载,亦见于《高僧传》十三《迁传》”3。此外,汤用彤先生撰写《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主要依据的是《高僧传》,汤用彤对《高僧传》的研究,最重要的成果是对《高僧传》的校注。

其次,《梁高僧传》对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对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它记载了佛教传入中国及佛经翻译文学的情况,例如卷二所载后秦僧人鸠摩罗什,他对翻译文字“由直译改为意译”的要求就常为后人所提及。第二,此书记载了许多文人和佛教僧侣的交往,以及他们受佛教影响的情况,例如支遁和孙绰、许询、王羲之等人的来往,以及慧远与谢灵运等人的关系。第三,是此书在记述一些僧侣事迹时,也写到了他们的文学活动,例如卷五竺道壹传,记载了帛道猷赠予他的诗:“连峰数千里,修林常平津。云过远山翳,风至梗荒榛。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此诗写得清警流丽,而且可据此纠正《诗品》把帛道猷当作南齐人的错误。第四,“经师”部分记述佛教徒诵经声调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这与四声说的兴起有密切关系;“唱导”部分的总论叙述南朝佛教徒利用讲唱形式宣扬教义的情形,也经常被研究俗文学的学者引用。第五,书中还载有不少志怪小说及宗教故事,也常被唐代诗人当作典故使用。

再次,《梁高僧传》对政治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例如在《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中记叙了许多十六国中后赵政权的事。此外,由于作者慧皎是南朝梁代人,其所撰《高僧传》中有关江南的记载比较详多,但是关于北方地区的记载比较简略。

参考文献

[1]梁慧皎著,汤用彤校注:《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年版,第525页。

[2]张雪松:《略论梁<高僧传>的编撰、版本及史料价值》,《国学学刊》,2019年第2期。

[3]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猜你喜欢
史料价值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和特征及史料价值之我见
大理古代水利碑刻研究
卷宗(2017年33期)2017-12-07 09:26:02
《庐隐全集》补遗
论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应用价值
中国地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价值之我见
科技资讯(2017年1期)2017-03-27 10:41:13
探究东晋谢氏家族墓志书法及其史料价值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47:22
毕沅《关中金石记》考论
西部学刊(2015年12期)2016-04-08 16:23:42
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看中国音乐东传
黄钟(2015年1期)2015-12-04 02:01:57
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论
西部学刊(2015年11期)2015-12-02 17: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