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歌曲运用暗淡的小调的色彩,下降式的旋律线条,表现一种情绪低落的悲伤情感,旋律线条跌荡起伏,五度以上的跳进更能表现出情感上的变化,旋律的各种表现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来体现的,在加上悲伤的歌词相结合表现力更强。
关键词:歌曲;艺术;构思
一、歌曲《失眠》的创作构思
(一)作品创作的背景
这首作品是作者在极其复杂的心情下最终一气呵成完成的。本歌曲主要描写悲伤的爱情故事以及给作者带来极大的烦恼。晚上左思又想,辗转反侧,思想被情所困。根据自己的心情,很急切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加上歌词本身就具有忧伤的特点,最终自己平静下来完成了这首作品。
(二)悲伤的歌词
歌词:凌晨三点思念蔓延,辗转里寂寞变浓,温暖变淡。灯光太暗,时针太懒,等不到天亮,熄灭在昨天。这一段主要描写作者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心里很惆怅,一切都是那么的黑暗。第二段歌词:主要描写作者对于昨天的怀念和不舍,想回到昨天,想回到过去,对爱人的思念。可惜毕竟只是过去,是无法回到从前的,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但又感觉很无奈很纠结。最后的尾声:等到了不得不放弃不得不忘记,等到了不得不遗憾不得不失眠。最后的尾声点明了主题失眠,因为思念想回到昨天,但现在时间告诉“我”,不得不放弃,不得不遗憾,不得不失眠。
二、歌曲《失眠》的创作构思
(一)旋律的设计
本首曲子在旋律上面大量运用跳进和旋律的下行进行,来表现悲伤,忧愁,以及无可奈何的心情。五度、六度的跳进表现心情的低落,情感上下波动的复杂化,突出一种悲伤的情绪。旋律的下行二度进行,配上缓慢的节奏,感情又多了几分忧伤,如例1
这几小节的第一和第三小节都是旋律的下行进行,并且do-si是下行小二度进行,把悲伤的情感表现的很到位,在加上歌词,演唱起来,情绪从高处突然跌落下来,变的很低沉重,很悲伤。
(二)钢琴伴奏织体的设计
伴奏织体主要是分解和弦和柱式和弦,一开始的前奏,右手运用的是分解和弦,表现一种淡淡的忧伤。左手八度下行的旋律进行mi—si—sol—la—si最后结束在导七和弦上来引出主旋律。来衬托夜的安静,突出一种不安,紧张、情绪低落的情绪。曲子的中部伴奏主要运用分解和弦以及八度把音乐推向高潮,结尾是运用琶音、柱式和弦来点明主题,如例2
(三)节奏的设计
全曲都是运用4/4拍的节奏,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的节奏比较平稳,大部分都是运用的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节奏,速度比较平缓,第二部分和尾声大部分用的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和附点切分节奏,随着主旋律的推进发展,钢琴右手下行进行的分解和弦和左手由分解到柱式,把悲伤、复杂的心情推向了高潮。尾声的部分运用了三连音和柱式和弦,并且运用了下行三度的模进,起到强调的作用,点明主题,不得不放弃,不得不失眠。
(四)调式的设计
整首作品都是运用的暗淡的小调色彩,曲式結构为单二部曲式,全曲分为两段不同的小调,不同的色彩的变化,钢琴伴奏通过八度来过渡到第二段高潮部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全曲运用小调,让人听起来很悲伤,似乎在哭泣,在倾述,符合悲情的色彩,符合《失眠》所要表达悲伤,低落的感情。
(五)创作手法
曲子开头是一个8小节的引子,来引入主题,歌词的最后尾声,运用下行模进的手法来强调主题。不得不放弃,不得不失眠。最后还运用了阻碍终止扩充了几个小节先结束在VI级和弦上,最后又结束收拢于主和弦上。
三、结束语
《失眠》是一首艺术歌曲,表现了作者一种无奈极其悲伤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从歌词,旋律线、调式调性等分析,旋律运用下降式的旋律线,表现出一种情绪低落,悲伤的心情,在加上暗淡的小调色彩,更能体现出音乐的悲情美。
参考文献
[1]狄其安.怎样为歌曲写钢琴伴奏[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01).
[2]戴宏威.管弦乐配器法[M].中央音乐出版社,2011,9(01).
[3]高畅著.调性和声基础教程[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5(01).
[4]高伟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
作者简介
在职人员:崔延克(1987.10—),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职务:云南省昭通市昭通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昭通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