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影响当下,“少生”关系未来

2020-05-25 09:17:39易富贤
环球时报 2020-05-25
关键词:婚育生育率寿命

易富贤

截至5月24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5343502例,死亡339787例。疫情对生命的损失不只在死亡,还在于减少出生。生死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对称:历史上导致死亡人数大幅增加的事件,也往往导致9个月后的出生数下降。

1918年流感造成美国死亡67.5万人,也使得生育率从1917年的3.33降至1919年的3.07。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的生育率从1913年的2.47下降到1917年的1.34。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生育率从1941年的4.6降至1943年的1.68。

由于封城、停工,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将介于1929年“大萧条”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间。经济衰退导致收入减少,失业率攀升,养育能力下降,结婚率下降,婚育年龄推迟,从而导致生育率下降。

“大萧条”期间,美国的生育率从1928年的2.66降至1933年的2.17。“大萧条”和历史上的饥荒、瘟疫、战争一样,对生育率的影响是短暂的,因为当时结婚率高,单身比例低,婚育年龄早,避孕条件落后,甚至是非法婚育。但是现在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结婚率下降,婚育年龄推迟,单身、丁克人群比例增加,避孕合法且便利,因此生育率一旦下降将很难回升。

比如,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日本经济衰退,结婚率从1973年的9.9‰直线下降到1990年的5.9‰,同期妇女初婚年龄从24岁推迟到26岁,生育率从2.14跌到1.54。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负增长,生育率从1990年的1.89跌到1999年的1.16。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远不如“大萧条”,并且在两年后就开始复苏,但却将生育率踢下悬崖,从2007年的2.12跌到2018年的1.73。

如果这次疫情导致2021年世界、中国和美国的生育率下降0.1,那么将分别少生595万、88万、22.3万孩子。疫情可能会永久性地改变人们的一些习惯和社会经济结构,因此生育率恐怕很难回升。

“病死者”寿命短,“少生者”寿命长。以美国为例,出生时预期寿命为78.6岁。如果疫情不幸导致15万至20万人死亡,被病毒直接“剥夺”的人口还是少于生育率下降0.1所损失的人口。并且新生人口是可以再延续下一代的,而97%的病死者超过49岁,大多已失去了生育能力。

东亚文化圈最珍惜生命,预期寿命最长、婴儿死亡率最低。在这次抗疫中也较好地控制了“死”,但对“生”的关注不够。生死相依,随着婴儿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生育率直线下降,地区生育率全球最低。

“病死”影响当下,“少生”影响今后几十年甚至数百年。因此,“生命至上”不光要盯着“死”,也要聚焦于“生”。政策需要精细的平衡,既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减少“死”,也要避免经济衰退,保证孩子的生存机会。▲

(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

猜你喜欢
婚育生育率寿命
青年群体婚育意愿图景勾勒及因应策略
杜撰婚育史应该被解雇吗?
公民与法治(2022年3期)2022-07-29 00:57:22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江淮论坛(2022年2期)2022-05-29 23:29:08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人口与发展(2021年6期)2021-12-21 07:29:24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12-02 23:55:49
未婚育女性也要防乳腺炎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01:02:20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环球时报(2017-12-04)2017-12-04 08:25:35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奥秘(2017年12期)2017-07-04 11: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