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怡君 杨瑓沁 韩贺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1100)
应用型本科大学主要指的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为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岗位并能适应岗位实际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主要以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为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岗位并能适应岗位实际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种应用型主要针对的是高等院校中“学术型”而提出来的,现有人才培养类型可以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区别于学术型和技能型的,强调的是专业技术能力的深入培养和专业知识进行实操的应用型,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就要注意整合人才培养所涉及的系统性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让应用型人才能够从事社会一线活动,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全程育人属于“三全育人”中的一个环节,指要认真研究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进行针对性教育,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把教育融入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
应用型本科大学既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经济及社会环境影响,还要结合教育目标及教学体系定位,既体现本科大学教育的共通性,又必须强调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在教学目标的战略定位上,以实际工作岗位具备的能力培养为目的;在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上,实现具有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区域行业的战略定位上,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优势行业背景,从服务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分析,优化专业设置,满足区域性支柱产业及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就业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够结合企业需求实现真正的育人,这成为许多大学院校深刻思考的问题。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就业压力尤为突出。一直以来,企业都有基本的用人需求和标准,但实际上,大多数本科院校毕业学生无法实现匹配,连基本的复印打印机都不会使用,更不用说实际岗位要求具备的基本工作素质和技能。
随着90后不断踏上历史和社会舞台,越来越多的00后也相继步入大学校园,这些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比如不愿意受到拘束和束缚,独生子女较多相容性较差,情绪波动较大,抗挫能力及面对压力反应较为激烈。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就要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进行教育管理,从而极大的激发新生代学生群体的个性优点,避免造成比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综合应用型本科大学战略定位,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并根据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岗位职责分工,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全程协同育人阶段进行如图1划分。其中,构建阶段针对大学一年级,充分发挥辅导员主要引导专业课教师辅助的育人模式;协同阶段以大学二、三年级开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互为辅助;巩固阶段是从大学四年级划分,专业课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具体探索路径如下:
首先,根据不同协同育人阶段,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要角色确定、分工明确、权责分明。例如大学一年级,学生处于高中生与大学生角色转换阶段,陌生感和焦虑感油然而生,辅导员老师要从生活具体细节进行关怀把握,突显对学生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所以占主要地位;而专业课教师需要在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大学生学习规范等方面实现引导作用,积极配合辅导员老师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并在适当时机进行专业课学习方法、就业能力和大学生活规划思考等方面的教学渗透。
第二,要全程协同育人阶段中,要格外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轨模式构建:第一课堂做好基本的教学知识铺垫,专业课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第二课堂实现校企教学与指导学生实践相结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相辅相成,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平台、高校服务社会平台;
第三,无论哪一阶段,都要实现双沟通反馈多元延续,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实现有效良好的双沟通,分析本专业学生大数据,在全程育人中适时调整并延续良好模式。例如辅导员老师及时反馈学生生活或家庭变故带来的影响,专业课教师沟通学生上课及无故旷课等行为状态,达成双向有效信息传递循环,能够真正从“全程”的角度上实现协同育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