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1+2+3”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2020-05-13 04:07:52刘栋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竞赛美术学院

文/图:刘栋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民族高校是培养美术人才的宝库,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智力高地与人才高地,探索民族高校美术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对培育新时代优秀美术人才,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四十多年来坚持 “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遵循高校艺术教育规律,坚持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并重的原则。美术学院秉承学校“综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的办学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在“坚持文化自信、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以“民族生态与地域资源” 为两大元素,结合“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学习、以竞赛促实训” 的教学方式,形成三位一体、相互依托、有机联系的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简称1+2+3 模式)。探索在西北民族地区,通过突出“资源优势”,传承民族美术,凸显地域特色,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完成和国内美术前沿的接轨与美术育人实效的目标要求。

一、美术学院教育教学的“资源优势”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坐落于西北民族地区的部委直属本科院校,在获取先进、优质美术教学资源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学校虽然地处甘肃,由于经济、历史、地域等原因,相较于发达地区,曾长期处于交通不发达、较为封闭的状态,但是域内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多种民族文化,诸如服饰、建筑、歌舞、民俗等都别具一格,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生态资源保存完好,作为高校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相较于其他高校,具有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可以在美术作品的创作题材、形式内容、表现方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得以良好的延伸与深化,在学院教学模式与实践应用方面充分体现,从而在众多高校美术教育模式中凸显“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美育模式。

二、“1+2+3”教学模式体系的含义

“1+2+3”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前提”加“两大元素”加“三促”的民族高校美术育人模式。就实现培养出“综合型、应用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为最终目标而言,“一个前提”是基础,“两大元素”是支撑,“三促”是方式。“一个前提”强调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定位与美术基础的夯实;“两大元素”凸显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表现;“三促”强调紧抓竞赛与美术实践的相互结合。

余味隽永 漆画 王钦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余味隽永》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证书

“1+2+3”模式中的“1”是指给学生树立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夯实美术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精神;“2”指的是指导学生在美术创作和实践过程中依托和融入甘肃的“民族生态”和“地域资源”两大元素,凸显美术作品的内涵与特色;“3”指的是“三促”。“坚持文化自信、夯实专业基础”,首先强调的就是“文化自信”,“夯实专业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熟练的技法,练就扎实的本领;在美术创作中以甘肃的“民族生态”和“地域资源”两大元素为支撑,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引导学生深入基层实践,“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凝练出创作的素材,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让美术创作“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让学生认识理解“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的美术创作“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从而引导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1]“三促”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与专业定位,推动教学、科研、实践等环节的深化与创新,检验培养实效。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从而提高作业水平;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精研美术创作的各个阶段;提升学生特色意识、经济意识、服务意识等,使美术作品充分与市场接轨。“1+2+3”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不但综合地提升了办学水准,也遵循了美术教育的客观规律。

三、“1+2+3”美术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深化

美术学院对于美术教育涉及的民族生态、地域特色、资源状况、人才储备等“资源优势”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样,对于“1+2+3”美术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深化也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

1.“1+2+3”美术教育模式的提出与构建

2014 年以来,学院油画专业的老师们以参与并指导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了大量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种美展与竞赛,创作的高水准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六十余项,美术学院对这种教学实践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全院上下都认为这种瞄准高水准比赛,带动学生作品创作水平提升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能力,提升了办学的水平,具备推广的现实意义。初步建议专业教师课堂教学应提高教学标准,严格要求学生,鼓励师生参加高水准比赛以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

在总结油画专业师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种美展与竞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7 年学院首次提出了“以竞赛促教学”的教学思路。2018 年学院结合自身的特色、特长等方面提出了“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学习、以竞赛促实训”的教学思路,完善并明确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美术实践等的要求与目标,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形成“三促”教学模式,开始全面指导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工作。

《四喜》入选证书

第四届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获奖证书

《小桥流水人家》入选证书

2.“一个前提”加强了学风与学术的建设

“坚持文化自信、夯实专业基础”,是“1+2+3”教学模式的前提,让学生认识到学好美术的原因、目标以及方法,明确什么是美术创作的动力与源泉。创作优秀作品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理论基础,必须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主动性因此大为提高,学习气氛浓郁,师生课外加班练习成为常态,充分显示了“坚持文化自信、夯实专业基础”实施以来的显著效果。

“两大元素”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深化了学术支撑,学院通过多年的探索与突破,把甘肃的“民族生态”和“地域资源”两大元素大量融入民族美术教育,使甘肃的民族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得以凸显。

学院为更好地依托甘肃的民族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使“非遗”进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体验民族艺术瑰宝,获得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配套建设唐卡、雕塑、陶艺、模型、版画、漆画等实训室,并在省内开拓了十余个绘画实训实践基地,以提升学生对民族素材的加工、创新能力。

学院着力于将“民族生态”和“地域资源”融入美术创作,使学科建设有了特色;“非遗”的实训室的建设,使学科建设有了强有力支撑,能够更进一步获得项目和资金的支持,2020年绘画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基于前期“非遗”实训室、省级“非遗”培训基地和国家级“非遗”平台建设成功,西北民族大学顺利申请成为 18 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进行研修和普及培训试点院校之一。

3.“三促”提升了教学水平,优化了团队建设

“三促”模式的出发点就是美术教学不仅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融入民族原生态的优秀元素。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激励教师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新时代新事物给予了更多关注,使美术创作不再是“象牙塔”中与世事无关的个人的灵感突现和单纯技法的磨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比赛中获得成果,就必须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不断学新,持续创新。教师职业生涯的不间断学习,带来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更好地实践、完善“三促”模式,学院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成立名师工作室,并由名师以老带新,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完善师资梯队,使教师培养、后备人才的储备得以落实。根据“三促”目标要求,确立了以国画、油画名师为带头人的美术学教学团队、民族民间工艺名师为带头人的少数民族艺术教学团队及理论教学团队,完成“三促”导师团队建设。通过“三促”教学模式的推进,大量师生的作品入选省级、国家级的赛事并获奖,学院也因此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四、结语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总结了“九个坚持”,深刻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探究、总结、深化的“1+2+3”美术教育模式,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九个坚持”在高校美术教育层面的系统诠释,由思考如何在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培养能够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探索和深化“1+2+3”美术教育模式,是“育人为本”的具体化尝试,是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是培养专业能力强,注重艺术实践,立足西北少数民族美术资源的应用型美术人才,实现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输送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美术人才的目标与时代重任。

注释

[1]李亚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周光礼.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1-4.

猜你喜欢
竞赛美术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