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珂 王雷 马丽艳 郭璇
摘 要 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高质量技能人才的培养。随着国务院印发的“1+X”证书制度在全国试点院校推进,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贴近真实企业岗位需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学生培养方面的融合度。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试行情况进行分析,作为全国试点院校之一,结合学院专业对云计算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适合自身发展的云计算技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128-04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Model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1+X Certificate System//ZHOU Shaoke, WANG Lei, MA Liyan, GUO Xu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chool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As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is promoted in pilot schools nationwide, the skills
mastered by students are closer to the needs of real enterprise posi-
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 student training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1+X” certificate system, secondly as one of the national
pilo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training model
of cloud computing skill tal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llege major,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e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major suitable for its own development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X” certificate system;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model; training room
1 引言
200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学生毕业时需取得学历证书,即毕业证和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始实行。随后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借鉴国外成功人才培养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在不断总结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国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等。2019年2月,國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二十条”),并在全国职业院校实行,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毕业证)+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
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几年快速高质量发展,由传统粗放型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更加侧重技能精度的高质量发展模式[1];由毕业学生基本要求的毕业证+社会职业资格证书转变为毕业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模式;由学校完全培养学生转变为学校占主导,吸引社会企业重要参与,二者共同培养人才模式。
2 “1+X”证书制度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家结合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综合研判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整体素质和岗位技能。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在该方案中提出适合培养高职学生的“1+X”证书制度[2]。“1+X”证书制度于当年从全国首批试点院校开始执行,截至2020年4月,已开展到第三批全国试点院校申报工作[3]。
“1+X”证书制度与之前实行的“双证书”制度有相关性,但本质是对如今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重新研判,如表1所示。
首先,“1+X”证书制度下的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非传统的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和证书的取得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4]。
其次,X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非社会中各种培训组织机构颁发的证书,而是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织对具有资质的申请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审核论证[5]。
再者,全国试行“1+X”证书制度由教育部主管,由各省教育厅进行统筹推进,各级单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最后,试点院校学生取得X证书时效性较高,证书有效使用期之外对应所需职业技能不断更新,对学生技能不断进行重新认定等级,而传统职业资格证书使用周期较长。
目前,国家已经确认第三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如表2所示。对该三个批次整体进行分析:
1)国家对生产生活中的各个行业岗位技能进行细化评定,能够让从事该专业高职毕业生更加清晰熟知和掌握应达到的岗位技能;
2)该三批审核通过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要针对目前社会用工岗位急需的专业方向;
3)随着“1+X”证书制度在试点院校中的推进,企业越来越多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如表3所示,该制度逐步扩展到社会行业中各个岗位,使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技能更加专业化[6]。
国家通过的该三批次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对电子信息大类中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方向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如表4所示,在第一批次中对Web前端开发,第二批次中对云计算应用,第三批次中对网络安全、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标准和等级要求,涉及计算机专业领域宽泛、技术新、应用程度深,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对高级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7]。
3 高职云计算人才培养
第二批和第三批通过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中,对云计算应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和说明,对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指明了具体方向和要求。随着近些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快速升级,高职院校也将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在面对高新技术学习时捉襟见肘,学校、教师和企业等各方面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时也遇到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国家推动“1+X”证书制度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在研究中发现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方法。
“1+X”制度下强化校企融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高职院校侧重实践技能的应用,结合企业岗位用工需求,毕业即能够动手上岗。正是在这样的需求模式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更加注重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相互沟通融合,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对学生更好的培养和锻造。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更多关注学校的学生资源或者学校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以便更加长久合作下去;学校更多关注企业中的最新技术,能够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最新的知识技能,并未准确把握企业岗位用工需求。双方没有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培养上,以致并没有达成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图1所示为“1+X”证书制度下的校企融合模式,国家出台“1+X”证书制度,由相关部门组织,针对目前社会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全面考察,真正贴近企业中的岗位技能要求,根据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制定技能技术点,进而形成专业的技能等级标准,高职院校以此为蓝本,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在校进行专业技能岗位知识的学习,确保掌握的技术为企业岗位需要的最新技术。该技能标准等级并非一成不变,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如以一年为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从而确保技能标准的时效性。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 云计算技术专业(方向)与计算机类中的其他专业联系较为紧密,可单独成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或所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云计算技术应用方向,或所属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中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方向等。因此,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较为宽泛,学生需要掌握基础技能知识较多。
学生在校学习一般采用“2+1”或“2.5+0.5”模式,专业需开设国家规定学时的公共课、基础课、选修课等,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更需要合理安排,才能够准确保障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可以在“1+X”证书制度模式下以云计算应用技能等级标准作为核心,向外进行辐射,进而开设相关岗位需要的技能课程,在该些课程中再次依据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程度进行分层、分类,根據层次类别紧密程度,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如图2所示。
因此,在“1+X”证书制度推动下,高职云计算技术人才培养需要不断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和制订,使人才培养方案和“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更加融合,更好对接企业岗位的需求。
结合学生兴趣分类重点培养 人才培养目标最终使学生走向社会,能够胜任岗位用工需求。云计算技术作为新兴产业技术起点较高,学生起步较难,因此,学校应该分门别类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如图3所示,针对高职学生入学后对云计算技术专业接受程度,整体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云计算产品销售类、云计算运维类、云计算应用开发类。根据学生对该专业技术的接受程度,可以分类别重点培养:学生对云计算运维有兴趣,可以重点进行网络、Linux、数据库等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云计算应用开发有兴趣,可以重点进行Java、Python等编程方面课程知识的学习。平时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通过政府、组织、企业、行业、协会举办的相关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走出校园后,拥有扎实的技能走上社会工作岗位。
教师知识技能不断提升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职业院校的教师带来不小的挑战。云计算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较短,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同时需不断扩充、更新自己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快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够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被学生所信服。
针对专业技能知识更新速度较快、高职教师队伍数量缺乏的现状,很对教师面对新技术、新专业产生巨大的恐惧与压力,进而产生抵触、避开的心理,对于授课知识技能仅局限于传统专业领域,从而导致身为教师,知识长久未能更新,授课程度仅停留在之前水平,裹足不前。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发展缺一不可,教师的进步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影响力的增强。因此,在注重高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必须注重教师素质和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
学校实训环境亟待改善提高 云计算技术专业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该专业的学习需要依托企业级的大数据服务器、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训室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方便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科研。
如图4所示,目前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采用的模式包括:现有实训室改造;新建实训室;校企共建实训;企业建设实训室。本文采用的模式为在现有实训室基础上改造。改造前,实训室为普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通过对该实训室的网络、布线等重新进行设计,引进专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UPS无间断电源,并对服务器采用链路冗余备份、双节点服务器数据备份等技术,最终确保云计算实训室学生上课使用的最大节点并发量为50台,保障学生的学习、技能竞赛训练、自由练习和教师的授课与科研等方面正常进行。通过该实训室两年多的正常运转,保障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之外,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科学合理转化教学成果 在“1+X”证书制度下,国家相关部门、企业、高职院校等三方面为高职技能人才的培养共同献计献策。相应的岗位技能等級标准的制定,给学校和教师指明了培养学生的方向。企业组织工程师培训高校教师,教师吸收转化后进一步培养学生。教师在学习、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生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出能够适用本校云计算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
院校不同,云计算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不能将云计算技术教学资源一概而论适用到各个院校的云计算专业,因此,专业相关教师、团队应该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整体分析探究适合自己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建设适合自己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需要的前导知识和基础知识课程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设计和转化,形成多种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资源成果,如慕课、微课、立体化教材、项目案例等教学成果。
加强学校之间的专业交流 院校专业发展有其自身特点,专业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经验互鉴,可以让专业在发展中不断进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专业定期与其他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教师经验交流、学生参观学习,并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认知实践学习和参观,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认知,进一步促进云计算技术专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
4 总结
“1+X”证书制度的试行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加深度融合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详细制定使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时更加清楚企业对岗位的技能需求,为高职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指明了精准的方向。高职院校在云计算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讨和研究,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添妙,杨虹.1+X证书制度中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定位及最大效能发挥[J].教育与职业,2020(6):33-38.
[2]李辉政.“学分银行”与“1+X证书”关联耦合推动职业教育新变革:以传统建筑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1):16-21.
[3]张培,夏海鹰.“互联网+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2):15-20.
[4]金萍.技能人才培养视域下1+X证书制度实施影响与落实透视[J].职教论坛,2020(1):154-157.
[5]曾德生,骆金维,肖巧玲,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30-34.
[6]张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132-133,136.
[7]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