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道朝
(国有泌阳县马道林场,河南泌阳463721)
早红霞油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于1988年应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1991年通过复选并在北京效区进行试种,199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驻马店2013年3月份引进早红霞油桃1年生速成苗,苗高70 ~80cm ,嫁接口直径0.8cm 以上,采用4m×2m 的行株距,定植在驻马店市高新区潘坡农场,用早红珠油桃做授粉品种,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比例为4:1。采用纺锤形树形常规管理。经连续5年的观察栽培试验,该品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性状,现将其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果实长圆形,果个整齐、均匀,平均单果重95g,最大单果重100g,顶圆;缝合线不明显,两侧对称,果皮底色绿白,果面80%以上着鲜红色条纹斑,色泽美观。果肉乳白色,质细,风味甜或浓甜,微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12.0%,品质上等。在驻马店3 月上中旬根系开始活动,3 月底至4 月初新根大量发生,12月中下旬根系停止活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花。果实在6 月15日~20日成熟。耐运性中等,常温下货架期8d左右。
树体中大,健壮,树势中等稍旺。成树高2.2m,冠幅3.5m。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多复花芽,花粉量大,自花授粉率高;修枝后,萌芽力及成枝力均强,丰产、稳产。2014 年试验园开始结果,开花结果株率为100%,平均株产2.3kg,每667m2产量191.76kg;2016 年进入盛果期,平均株产32.3kg,每667m2产量2693.0kg。
适应性同一般油桃品种相比,在水分供应不均衡的情况下裂果率为2.2%~5.8%。在生产上提倡起垄、保护地栽培。
选择苗高100cm 以上,嫁接口以上5cm处直径1.0cm的2 年生成品苗。栽植前每667m2撒施充分腐熟的猪、鸡粪3000 ~4000kg,硫酸钾复合肥50 ~70kg,深耕土地20 ~30cm,耙平后起垄,垄底面宽3m,上面宽2m,垄高40cm,确保活土层集中在栽植垄上。栽植时按2m×4m株行距挖直径40cm,深40cm 小穴,栽植深度与苗木原来土痕持平。栽后在垄面上以苗木为中心修整1m 宽畦田,浇透水后覆盖黑色地膜以增温、保墒及防止杂草滋生。
定植当年5月中旬以后开始叶面追肥,以增加树体营养,每间隔7~10d 喷施1次0.3%尿素液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连续喷施2 ~4 次,6 月中旬以后追施速效肥料,视土壤墒情每株浇施0.3%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4kg;8月中旬以后控制肥水,以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形成,为提高结果奠定基础,10月上旬以后每株追施有机肥(畜禽类粪便)10kg,加硫酸钾复合肥1.0kg。
第2 年以后,每年追肥3次,分别在3 月中旬、6 月中旬、9月下旬,肥料种类和数量分别为尿素0.3~0.5kg/株,硫酸钾复合肥0.5~1.0kg/株,畜禽类粪便10 ~20kg/株。同时,根据树体生长发育情况,自5月中旬开始叶面追肥5~7次,喷肥浓度不超过0.3%,前期以尿素为主,后期以磷酸二氢钾为主。
苗木定干高度为80cm,萌芽后抹去自地面起60cm 范围内所有萌芽,保留整形带20cm 内的萌芽。选择顶部直立生长的新梢作为中主干延长头,保持其旺盛生长;整形带内朝向行间生长的2 ~4 个新梢保留10cm 左右重摘心,以促进中主干延长枝的迅速生长;对中主干延长枝上萌生的二次枝,生长到30cm 左右时摘除10cm 左右,促发新梢;待新梢长至40 ~50cm 时再次摘心,摘除新梢的10cm 左右,促进树形的快速形成。
栽植后第2 年,在萌芽前疏除少量多余拥挤的结果枝,对超过2.2m 高的中主干回缩至2.2m 处。5月中旬以前对结果枝上萌生的新梢进行抹芽或摘心,促进坐果和降低生理落果;5 月中旬以后,每个结果枝选留后部着生部位适宜的新梢通过摘心等措施培养成翌年的结果枝。
栽后第3年及以后,在萌芽前修剪、修剪的重点是合理调整结果枝数量和布局,对过多的结果枝进行疏除或回缩,每株保留有效结果枝50~60条,生长季节修剪的重点是前期控制新梢生长提高坐果率,后期调整树势柳制上强,适度摘心培养健壮结果枝组,保持结果枝的连续结果能力。
坐果稳定后按10 ~15cm 保留1个果的标准进行疏果,叶果比为50:1 的比例。7 月上旬叶面喷施15%多效唑250 倍液,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形成。
落叶后至发芽前喷洒1次2~3波美度石硫合剂,在生长季节发现病虫及时喷洒高效低残留又环保的杀虫剂和杀菌剂3~4次,每次间隔10~15d,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完全控制油桃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