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爽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其发病率逐渐提高,且该病症致死率较高[1]。冠心病发病时可引起机体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2]。因此,及时应用有效的诊断措施,准确评价心功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结构与收缩功能中的评价作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3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另取同期30例非冠心病志愿者为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7.82±4.37)岁。非冠心病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7.82±4.3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3]诊断标准,且经冠张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其他心脏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精神、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采用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飞利浦,EPIQ 7C型)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检查,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连接心电图监测设备,设置频率为2~5 MHz,并调整X5-1探头位置进行扫描;启动全容积显像,获取左心室内膜及外模图像;告知被检者短暂屏气,获取超声图像。脱机后应用4D LV-analysis软件处理分析计算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指标。
1.4 评价指标
(1)左心室结构相关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左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2)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GT)、峰值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2.1 左心室结构相关指标
冠心病组LVRI低于非冠心病组,LVM、LVEDV、LVESV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左心室结构相关指标对比
2.2 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指标
冠心病组LVEF、PGT、峰值时间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对比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名缺血性心肌病,可由冠状动脉功能障碍或者机体血管管腔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引起,该病症发病时可引起机体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等症状,影响患者生命健康[4]。同时冠心病发生可造成机体心脏建立侧支循环,重组心室结构,降低心肌收缩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冠心病可引起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5]。因此,及时应用有效的诊断措施,准确评价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对治疗方案的确定尤为关键。
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是一种通过有效勾勒机体左心室心内膜面,全方位立体呈现左心室并显示其各个结构和组织的影像学技术,可结合数据分析机体心肌收缩功能,有效评价左心室重构,具有质量高、成像快、操作简便等优势,逐渐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6]。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LVRI低于非冠心病组,LVM、LVEDV、LVESV高于非冠心病组,且LVEF、PGT、峰值时间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说明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可根据LVM、LVEDV等因素有效评价冠心病患左心室重构。分析其主要原因:冠心病患者机体冠状动脉阻塞致使机体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增加左心室壁厚和心肌质量,使得LVM水平升高,造成心肌细胞不良性肥厚、心肌细胞丧失和细胞外机制纤维增生,从而降低机体心肌收缩功能,为维持机体心排血量,左心室前负荷不断增加,造成左心室扩张,LVEDV、LVESV增加,而LVRI综合考虑LVM及LVEDV两种因素,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机体形成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造成左心室射血能力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LVEF明显下降,而心肌收缩功能对心肌扭转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导致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参数PGT及峰值时间明显下降。因此,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心肌扭转运动参数有效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
综上所述,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结构与收缩功能中具有有效评价作用,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