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苏安幼儿园 俞 蓝
近年来,我园始终致力于“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启蒙教育。在规划课程、挑选教材、引导幼儿学习前,我园先培养教师了解幼儿是怎么成长和发展的,全体教师通过自主阅读、每周导读、研讨阅读等多种形式学习“高宽主动参与式学习”理念,包括五个要素:材料、操作、选择、儿童语言和思维以及成人的支持。
我园把“顺应天性,回归本真”这一核心理念作为构建与实施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幼儿探究精神和合作品质的培养”为价值导向,以“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为基本策略,以“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为主要方式,实施幼儿园科学探究课程。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为: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手、会思考、善于表达”的新时代儿童,通过幼儿园“在探究中学习”课程的实施,使幼儿成为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儿童。
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与内容要求、核心价值与内涵,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要求,探索幼儿在科学探究课程中的关键经验(见表1)。幼儿科学学习的关键经验包括三个大方面,即情感态度、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基本的科学知识与经验。
我园科学探究课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专门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区域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我园科学探究课程强调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实现“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
在我园的多样化学习环境中,科学探究课程的实施空间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复合、由简单到丰富,为幼儿“探究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保障条行。
1.科探角——点状小空间
小班的科探角让幼儿在一个个开放的小空间中独立探索,如“有趣的滚动”“放烟花”“小手摸一摸”等,都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神奇。
中班的科探角以开放性和便于幼儿记录为导向,幼儿运用各种工具进行探索,如“会走的水”“气温我知道”“蔬菜的沉与浮”等。
大班的科探角老师们利用“调查墙”“质疑树”等为幼儿创设可以提问互动的空间,幼儿将自己在科探角里产生的疑惑运用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来,贴在质疑树上。
2.科探廊——线状空间
幼儿园的走廊、楼梯、大厅等都可以作为幼儿感受科学奥秘的空间。我园在走廊上为幼儿量身订制了“我和球儿做游戏”“会跑的小球”“九宫格”“泡泡王国”,幼儿可以挑选各种小球进行游戏,感受不同大小轻重的球体滑动、滚动摩擦等现象。长廊上展示着“光和影子”“各种声音”“管子的秘密”“碰撞球”等科学小实验,供幼儿进行多种探索尝试。
表1.不同年龄幼儿科学学习的关键经验要点
3.生态区——室内外的面状空间
我园在室外开辟了多处“小菜园”和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从耕地、播种到拔草、浇水,幼儿通过自己的劳动感知植物生长的奥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还发现了菜园里的昆虫朋友,如蜗牛、蚂蚁等,由此产生了对探索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
室内自然角是幼儿走进科学的窗口。某日一个幼儿突然问老师:“小花们喜欢吃糖么?”这个幼儿问完后,吸引了众多幼儿:“它们喜欢喝牛奶么?”为解答幼儿的疑问,老师划分了一小块水培区为“看谁先发芽”:将相同的种子,分别放在糖水、牛奶水、油水中,供幼儿观察、对比,并将观察记录在纸上,贴上自己的小标记,感受种子在不同的水中生长的变化。瞧!小班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中班的孩子们在进行简单地记录;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帮助植物爬藤。
当然,幼儿园所在社区的环境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积极利用周边资源,如公园、菜场等扩展学习空间,有效地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我园科学启蒙课程从关注生活、关注幼儿、关注环境入手,以较小的切入点展开探究,其主题来源于幼儿问题,活动扎根于幼儿生活,价值体现于探究过程,是一种自然、开放、动态的微型主题科学探究活动。“种向日葵”活动从葵花籽的种植开始到葵花籽发芽长大最后开花,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学期,幼儿在观察中记录、在记录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寻找答案,充分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
运用探索操作、调查询问、动手制作、模拟体验、问题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回到过程中去,通过探究、操作、体验、交往,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促成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发展。
在幼儿探究科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
案例:你懂我吗?我懂你
在一次观察活动中,郡郡指着一盆已经发芽的蔬菜植物对老师说:“老师,你上次说过这个蔬菜是需要爬藤的,我看见它上面长出了很多细细的卷芽,它是不是要爬藤了?怎么爬?爬在哪里啊?”于是老师带班级幼儿来到了小菜园,在那里他们认真地观察了黄瓜、四季豆等爬藤蔬菜的样子。回到班级以后郡郡和伙伴们商量如何让蔬菜苗爬藤,她提出了用竹竿,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竹竿不太容易固定在盆里。经过讨论,最后郡郡说:“我们试试看能不能用绒线把它挂起来,也许小苗可以慢慢爬在绒线上的。”针对她的提议,老师说:“这个主意不错哦,那我们试试看吧。”那天以后郡郡和她的小伙伴在观察自然角的时候更着重观察蔬菜苗的生长情况。每当郡郡发现蔬菜苗出现黄叶子的时候她都会主动拿剪刀修剪叶子,嘴巴里还喃喃细语道:“我帮你们把黄叶子剪掉,这样你们就可以健康长大了哦!”
类似“你懂我吗?我懂你”的案例在我们幼儿园俯拾皆是,几乎每位教师都有厚厚的积累。教师们细致地观察着幼儿的探究与发现,用文档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激发、鼓励和支持幼儿,促使幼儿有重点地探究并加深思考。
追随幼儿的发展、追随幼儿的探究天性、关注幼儿思维过程、给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苏幼”的孩子在三年里有着特别的生活经历,从而形成“探索、互动、创造、专注”的学习品质,发展了幼儿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凸显了让幼儿在探究中成长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