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凌 林
社区林业就是以社区农民为主体,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积极参与为核心,以社区现有的组织形式、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以林业及相关部门或外界机构协调配合的多种有效支持为手段,以改善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前提,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90年代初,四川首先在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中的部分地方开展了社区林业。1991年,四川省林业厅、省扶贫开发办、省社科院组成四川省社区林业领导小组,由省林业厅牵头,省扶贫开发办、省社科院协助,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和泰国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的帮助下,四川省林业学校、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在渠县、平昌、布拖三个典型县启动了社区林业试点项目。总的目标是引进社区林业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通过社区林业活动,让村民主动地参与到社区森林资源持续经营管理活动中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社区群众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试点县为基础,总结和推广应用社区群众持续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期举办了“社区林业评估”“非木材林副产品市场营销”“参与式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矛盾冲突管理”“农民野外田间学校”和“社区林业监测评估”等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60多人次。利用项目条件,全省选派人员赴国外培训学习30人次,组织国内外考察学习 70多人次。
在理论方面,开展了林地林木权属、妇女与贫困户参与、森林资源利用矛盾冲突和调解、社区林业课程开发、树种选择等专题调研。通过试点、培训和专题调研,引进并逐步推广了社区林业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了社区林业方面的专家和人才160多人,编印出版了适合四川社区林业发展的《社区林业评估》《林副产品市场营销》《林地林木权属研究》《扶贫攻坚教程》等五种书刊,发送万余册。
目前四川已初步形成了社区林业的教学、培训、项目实施、监测评估、推广体系,总结出的一套作法,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四川省林业厅组织力量,在嘉陵江上游中德合作造林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保护和发展综合项目、长江防护林工程先导示范项目的建设中,以及退耕还林(草)试点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林权制度改革中都应用了社区林业理论和方法,特别是积极主动采用了社区评估调查和参与式规划设计的方法。四川省扶贫开发办把社区林业思想运用在秦巴扶贫世行项目中,开展农户参与式选择项目和参与式工程项目后续管理活动,承担了参与式扶贫项目规划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社区林业的参与式工作方法,在1990-2000期间是属于引进、试点和能力建设阶段,2000年-2010年是属于本地化的过程,2010年至今已经在许多领域开始使用,如:参与式保护地管理计划编制、社区保护地管理、村级治理、社区营造等,开展了许多很好的实践。
未来,在不忘初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下,相信社区林业及其参与式工作方法和工具在国家公园治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很好的作用,为早日全面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做出贡献。同时,参与式工作方法和工具还将帮助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国内机构顺利地在当地开展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