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精灵

2020-04-23 08:46:22○文/
绿色天府 2020年3期
关键词:绒毡层花柱茸毛

○文 / 金 牛

○文 / 金 牛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物种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革 苞 菊

Tugarinovia mongolica Iljin

在遥远的内蒙高原上,生活着一群别致的植物群落,虽然没有玫瑰的芳香,没有杜鹃的美丽,也没有青松白桦的高大,但它们却不畏艰险、困苦,在茫茫荒漠之中傲然挺立着,冲击在我国荒漠化治理的第一线。那就是高原上的精灵——革苞菊。

革苞菊是独属于内蒙高原植物区的特有种,仅分布于内蒙海拔1000m~1200m的荒漠地带,形成小群聚;伴生种为小针茅 Stipa klemenzii Rooshev.,为强旱生植物。不仅为我国荒漠化的治理做出杰出贡献还对研究亚洲中部植物区系和菊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革苞菊为多年生草本,有粗壮的根状茎,基部为厚层残存的枯叶柄所紧密围裹成径达6~7厘米的块状体;茎基被棉状污白色厚茸毛,上端有少数稀多数簇生或单生的花茎。花茎不分枝,长2~4厘米,柔弱,径约2毫米,被白色密茸毛,稍有沟,无叶。叶多数生于茎基上成莲座状叶丛,通常长7~15厘米,宽2-4厘米,有基部扩大被长茸毛的叶柄;叶片长圆形,革质,被疏或密的蛛丝状毛或茸毛,羽状深裂或浅裂;裂片宽短,有浅齿和生于齿端而长约2~4毫米的硬刺;中脉在下面稍凸起;内层叶较狭。头状花序在茎端单生,下垂,径达2厘米。总苞倒卵圆形,长约1.5厘米;总苞片3~4层,被蛛丝状棉毛,外层由较宽长的苞叶组成,革质,绿色,有浅齿和生于齿端的黄色刺;内层较短,线状披针形,无齿,上部稍紫红色,顶端有刺。小花多数,花冠管状,长7~9毫米,干后近白色,顶端褐黄色;裂片卵圆披针形,稍尖,长1.2~1.5毫米。花柱分枝短,卵圆形,顶端稍钝,下部稍扁;基部膨大。冠毛长5~6毫米,污白色,有不等长而上部稍粗厚的微糙毛。瘦果无毛。花果期5~6月。

革苞菊花蜜腺为筒状,围绕花柱基部着生,属于花柱蜜腺类型。蜜腺中无维管束分布,只具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分泌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表皮细胞之间分散分布着许多气孔,气孔的孔下室发达。蜜腺基部细胞与花柱维管束相邻。随着蜜腺的发育,泌蜜组织的细胞结构和储藏物质呈规律性变化。原蜜汁的来源主要是由花柱基部维管束提供多糖,经过泌蜜组织加工成蜜汁后,由分泌表皮上的气孔将蜜汁排出体外。

革苞菊为雌雄异株。在雄花中,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开始变形,其细胞原生质体向药室中移动,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孢原为多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面体型的小孢子四分体。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3-细胞型。单核期的小孢子出现壁发育不良和巨大及空花粉现象。在雌花中,胚珠是倒生的,单珠被,薄珠心,珠被于孢原期已发育完整。大孢子孢原单细胞。由孢原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大孢子母细胞。4个大孢子直线型,蓼型胚囊。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荒漠化的加剧,过去的过度放牧,再加上革苞菊分布区域狭窄,自身繁衍能力较差,使得革苞菊的植株数量日益稀少。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也为了防止荒漠化的加剧,建议在革苞菊分布区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度放牧,并进行引种繁殖试验。通过人类的帮助,能够使得革苞菊它们更好的生存在大自然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绒毡层花柱茸毛
欧报春二型花柱的繁育特性研究
水稻绒毡层发育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大白菜核不育花药绒毡层的异常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导致小孢子败育研究*
超级大的蒲公英
ALA对低温胁迫下甜樱桃子房和花柱AsA-GSH循环的调控
中国果树(2020年2期)2020-07-25 02:14:16
丢失的花柱
茶树茸毛的研究进展
茶叶通讯(2018年4期)2018-03-20 10:48:38
吹茸毛
辣椒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和基因定位
中国蔬菜(2015年12期)2015-08-08 01:23:36
一种新的花柱多态现象——白花丹科植物细裂补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