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是青铜器的前身

2020-04-22 06:05:26齐吉祥
奇妙博物馆 2020年3期
关键词:泥片模范青铜器

齐吉祥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们认为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足以规范人们的言行,所以将老师称为“人之模范也”。按照古人的这种认识,后来我们常常把一些值得学习的人和事称为模范,如劳动模范、学习模范等。那最初的“模范”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模范”是铸造青铜器时必不可少的两种物品。在商周时期,我国人民铸造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要想铸造一件青铜器,必须要先有“模”和“范”。

鑄造青铜器时,人们首先要用均匀、细腻、洁净的泥土做一件模型,这件用泥土做的模型一定要在大小、形状、花纹等方面与将要铸造的青铜器完全相同,这道工序叫“制模”。

第二步是“翻范”。先在烘干的模子表面涂上油脂或草木灰,然后将比手掌还要厚的泥片敷在模上,要用力按压,使模的形状和花纹都印在泥片上。等泥片半干后,将它切割成若干块从模上取下来,先检查一下,花纹如果有不清晰的地方,可以剔刻、修整,然后用火将其烧成陶范。

经过这两道工序,就有“模”有“范”了。不过,这时的范只有外范,不能用来浇铸,这是为什么呢?假如人们要铸一件方鼎,如果有了外范就浇铸铜液的话,那铸出来的只能是方鼎形状的铜块,没有空腔。所以要铸造容器,还需要一个内范。内范怎么做呢?

你一定还记得首先制成的那个模吧?聪明的工匠只要把翻过外范的那个模的表面均匀地刮去一层就制成了内范。刮多厚并没有严格规定,要根据器物的大小、用途而定,简单地说,要铸造的青铜器的器壁多厚,就刮多厚。

第三步是“合范”。工匠将烧好的那几块陶范围着内范合拢在一起,先用绳索捆绑,再用泥巴糊一遍。这是为了防止浇铸铜液时出现开裂的情况。合范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出浇铸口和排气散热孔。

第四步就该“浇铸”了,将铜液通过浇铸口灌进内范和外范之间的空间。待铜液凝固后,把糊在外范上的泥巴和外范都打碎,所铸的青铜器就出现在人们面前了。当然,最后还需要修整打磨,才能制成一件精美的青铜器。

古代这种铸造青铜器的方法被称作“范铸法”。但陶范只能使用一次,难以批量制作青铜器。想批量制造小件的工具或者兵器如镰刀、铜斧时,人们就采用可以多次使用的石范。距今2600 多年前,古人还创造了用蜡做模的方法,这种方法能铸造花纹格外复杂而精细的青铜器。又过了一二百年,人们还成功地用铜、铁等金属做成了金属范,比如古代的铜钱就是用金属范铸造的。金属范更标准,也更耐用,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猜你喜欢
泥片模范青铜器
泥片在陶瓷雕塑创作中的表现探究
艺术科技(2021年18期)2021-11-26 11:58:37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古代手制陶器上的泥片缝隙和泥条缝隙
文物春秋(2020年5期)2020-12-03 09:37:38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泥片成型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手法及艺术特性
模范邨
——给祖母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模范护工
认识“晋式青铜器”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54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06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大众考古(2014年9期)2014-06-21 0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