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的临床对照研究

2020-04-18 03:50:16许海萍蔡伟良崔海珍杨佩仙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式耐受性血氧

许海萍 蔡伟良 崔海珍 杨佩仙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茂名 525400)

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措施,在抢救和窒息预防中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效吸痰也可以积极预防肺不张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适用于麻醉未清醒、昏迷、危重、年老体弱等无法有效咳嗽的患者。传统吸痰在气道行持续负压吸引,患者会因为心率过快、频繁呛咳导致其耐受性和配合度差,甚至很难配合护理人员完成吸痰过程[1~2]。捻发式吸痰是通过“捻发”人为的调节操作时吸引负压,能够避免传统吸痰的缺陷。本研究以60例需要吸痰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比较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电白区人民医院需要吸痰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8.45±4.61)岁;疾病类型:肺癌7例,肺炎或肺部感染11例,其他1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58.58±4.69)岁;疾病类型:肺癌8例,肺炎或肺部感染12例,其他1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两组是存在可比性的。

纳入标准[3~4]:(1)所有患者神志清晰,吸痰时若有不适感,可通过言语、肢体行为、面部表情等形式表达出来;(2)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由我院医学伦理部门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和病情均稳定,两组均由同一人操作,且使用同一种材质和型号的吸痰管。传统吸痰用中心负压吸引,最大压力不超过55.3kPa,当零负压插管至一定深度可开始吸引,吸引时动作要轻柔,痰液较多处需停留片刻,左右旋转向上提出。而观察组采用捻发式吸痰,从吸引开始“捻发”动作并贯穿至操作结束,以调节吸引负压的大小,间断性解除气道的负压吸引。两组患者每次吸痰时间均在15s之内,且插管次数不超过3次。在吸痰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观察痰液的颜色和性状,做好准确记录。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吸痰时的心率增快程度进行统计,统计以下两项内容,分别是:①较基础心率增快≤10次/min;②较基础心率增快>10次/min。

(2)对两组患者吸痰时提升速度(1min内)和吸痰后缓慢提升(超过1min)的血氧饱和度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变化比例进行组间比较。

(3)对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出现以下症状认为患者出现黏膜损伤:痰液可见新鲜血丝或鲜红血液。

(4)评估两组患者吸痰时的耐受性情况(包括可耐受、无法耐受),耐受性评估综合患者的面部疼痛、语言、动作、视觉模拟量表得分等各方面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耐受性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涉及的各项资料及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用统计学软件中的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指标、计数指标,并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例数/百分率以表示计量及计数指标。判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增快程度、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

观察组的心率增快程度、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增快程度、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n(%)]

组别心率增快程度(次/min)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min)≤10>10≤1>1观察组(n=30)27(90.0)3(10.0)26(13.33)4(86.67)对照组(n=30)20(66.67)10(33.33)19(63.33)11(36.67)χ24.8124.356P0.0280.037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率和耐受性

观察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率和耐受性[n(%)]

组别黏膜损伤耐受性是否可耐受无法耐受观察组(n=30)3(10.0)27(90.0)28(93.33)2(6.67)对照组(n=30)10(33.33)20(66.67)22(73.33)8(26.67)χ24.8124.320P0.0280.038

3 讨论

吸痰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操作措施,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护理操作,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5~6]。传统吸痰法虽然对吸痰方式和吸痰时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却忽视了吸痰过程中持续负压开放会干扰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加通气阻力,加重患者的缺氧程度[7]。

本研究比较了捻发式吸痰、传统吸痰两种吸痰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捻发式吸痰的应用效果更好,主要体现在心率和血糖饱和度更稳定,心率增快程度和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有明显优势。此外,相比于传统吸痰法,用捻发式吸痰的患者黏膜损伤发生率更低,患者的耐受性更好。捻发式吸痰的优势体现在更加注重对吸引负压的要求,可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和自主呼吸动作,对捻发的力度和频率进行调节,以此来调节吸引负压。并且捻发式吸痰能够减少捻捏的次数,暂时将负压降低至最低值,帮助患者完成整个吸气动作[8]。

综上所述,吸痰时选择捻发式吸痰可减小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患者耐受性更佳,可推广。

猜你喜欢
发式耐受性血氧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7:16
启发式提问
4个地被菊新品系对湿热胁迫的耐受性研究
园林科技(2020年2期)2020-01-18 03:28:18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测控技术(2018年8期)2018-11-25 07:42:16
浅析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
西部皮革(2018年5期)2018-02-15 07:36:47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发式
百科知识(2017年7期)2017-04-19 08:24:22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