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树新
【摘 要】 目的: 观察比较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后腹腔镜组患者行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开放组患者行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骤升例数、出血量、术后应用止痛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 与开放组比较,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骤升例数、出血量、术后应用止痛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有较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切除;腹腔镜;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5-083-01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良性肾上 腺肿瘤的金标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也逐渐代替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现代泌尿外科的常见手术方法 [1]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已有很多报道。本文观察比较了后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其中,后腹腔镜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6.23±6.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31±6.4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后腹腔镜组患者行单侧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患者取健侧卧位,腋后线12肋缘下2 cm作一2 cm切口(Ⅰ点),分离至腹膜后间隙,将水囊置入腹膜后腔,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00~700 ml,保持4~5 min,以擴张腹膜后间隙,放水取出水囊。在手指引导下,于腋中线髂嵴上2 cm(Ⅱ点)及腋前线12肋缘下2 cm穿刺(Ⅲ点),分别置入10 mm和5 mm套管针,在Ⅰ点放入10 mm套管,缝紧套管旁切口防止漏气,充入CO 2,维持压力15 mm Hg(1 mm Hg=0.133 kPa)。Ⅰ点置摄像头,Ⅱ、Ⅲ点作为操作通道。切开肾周筋膜,先分离肾上腺与肾上极之间的结缔组织,再分离肾上腺与腹膜间的间隙,暴露肾上腺区域,寻找并分离肿瘤;找到中央静脉,上多
重钛夹或Herm lock夹,闭后切断,完整切除肿瘤,装入标本袋取出。术毕放置一根引流管,拔出套管,缝合切口。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骤升例数、出血量、术后应用止痛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与开放组比较,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骤升例数、出血量、术后应用止痛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最大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运丰富,并与重要脏器、下腔静脉等毗邻,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挤压易引起血压剧烈波动,手术难度大,以往均采用开放手术。自1992年Gagner等首次报道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以来,该技术得到不断推广与应用,被认为是良性肾上腺肿瘤手术的“金标准”。但对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一定的争议,主要是担心术中气腹压力及器械分离刺激嗜铬细胞瘤均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病变 [2] 。此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血管网复杂,与下腔静脉等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毗邻,增大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 [3]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对于患者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出院等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主要方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开放组比较,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血压骤升例数、出血量、术后应用止痛剂、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对有较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不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而且术中对血压的控制较好,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林飞,邱瑞香,张翠莲,等.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患者血压变化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4):308-310.
[2] 王艳波,丁小博,芦志华,等.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比较(附49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3):194-195.202.
[3] 王保平,陈光富,许勇,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39例报告)[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4,3(6):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