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勃
(潢川县人民医院 五官科,河南 南阳 465150)
干眼症,即角结膜干燥症,是指因泪液异常,造成泪膜不稳定,并伴有眼部或眼表组织病变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也是白内障术后的常见不适症状。初期干眼症可轻度影响患者视力,但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正确治疗,严重可致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甚至丧失视力[1]。目前,干眼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泪液成分替代、自体颌下腺移植、延迟泪液停留时间等,泪液成分替代治疗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单一人工泪液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发挥抗炎免疫作用,才可从根源上治疗干眼症[2]。双氯芬酸钠是一种衍生苯乙酸类药物,具有消炎、镇痛的功效[3]。为研究两种药物的联合作用效果,本研究观察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动力学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5~79岁,平均(66.58±4.68)岁。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52~76岁,平均(65.24±4.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潢川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于潢川县人民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且术后诊断为干眼症。排除标准:(1)患有可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疾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人工泪液,即潇涞威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美国眼力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70260)治疗,每次1~2滴,用后即弃。给予观察组双氯芬酸钠(杭州国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025)联合人工泪液治疗。人工泪液选择与使用方法同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使用方法:每次2滴,每天3~4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0 d。
1.4 观察指标(1)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选用荧光素钠(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400)滴入患者结膜囊内,进行相关观察操作,测量3次,取平均值。(2)泪液动力学指标。严格按照测量流程,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 mography,OCT)测量滴眼液使用前和使用后第7、14天和最后1次使用后10、20、30、45、60 min上下泪新月,计算总泪新月面积(total tear crescent area,TTMA)平均值。
2.1 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前,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为(5.12±1.35)s、观察组为(5.21±1.47)s,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10.16±1.05)s]长于对照组[(5.68±1.5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泪液动力学指标治疗后,观察组10、20、30、45 min TTMA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60 min TTMA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TMA平均值比较
注:TTMA—总泪新月面积。
白内障手术可能因将角膜缘神经干切断,导致角膜中心和切口部位敏感度降低,进而减少刺激性泪液的分泌量。此外,还可造成眨眼频率下降,泪液蒸发过度。同时,白内障手术可造成角膜上皮修复障碍等,最终造成泪膜成分和泪液蒸发异常,从而引发干眼症。人工泪液是目前治疗干眼症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疗效欠佳,相关研究发现,免疫反应是干眼症发病原因之一,因此需降低炎症因子和眼表免疫活性细胞水平,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
人工泪液是一种人体泪液的替代品,其成分与人体泪液相似,可起到滋润眼睛的作用,缓解干眼症症状,在眼睛表面形成一层人工保护膜,本研究中使用的人工泪液是潇涞威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无防腐剂成分,可以避免防腐剂对患者眼睛的伤害,无菌单剂量包装,用后即弃,避免瓶口因多次使用引发感染。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10、20、30、45 min TTMA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60 min TTMA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明显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液动力学,增加患者泪液量。原因在于治疗干眼症不仅需要增加眼表湿度和润滑度,还需进行抗炎治疗。双氯芬酸钠可抑制白三烯与前列腺素的形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5-6]。故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可有效延长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液动力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