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6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画院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提名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陈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执行院长马新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文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姚鸣京等美术界、学术界的领导和嘉宾,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参加了本次活动。孟繁华、孙志钧、李庚和张士军共同为画院揭牌。成立仪式上,首都师范大学画院首届学术提名展同时开幕。这是该画院学术力量和艺术水准的首次呈现。这些精品力作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等门类,经严格甄选、打磨提升而成,凝聚着创作者对待艺术的严谨态度与宏阔视野。
12月20日、21日,由中国书画杂志社、山东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书画》书法大讲堂在临沂美术馆举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朱天曙以《谈 颜行流派”》为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李洪智以《汉字书法三题》为题,分别进行学术讲座。中国书画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康守永担任主持人。据悉,《中国书画》书法大讲堂作为第十七届书圣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拟于每月举行一场,并将一直延续至下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颜行流派 是朱天曙教授颜真卿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中,朱天曙教授具体讨论了 颜楷 和
颜行 的关系,“颜行流派 在唐五代、宋元、明清几个时期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贡献,还进一步分析了清代颜风盛行与碑派的密切联系。李洪智教授从 何谓汉字及汉字学 入手,指出对于书法习练者而言,最好对汉字的构形、演进以及汉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所积累,唯其如此,我们在书法学习中才能多一些理性成分,才能真正把汉字写得更为地道,并避免一些错误观点的干扰,从而在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修养身心。
研讨会于12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主持开幕式。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以及馆班子成员安远远、张晴、张百成,理论家薛永年、刘曦林、王镛、向云驹、吕品田、李舫、徐涟、牛克诚、梁江等嘉宾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画院等学术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全国各重点美术馆等专业美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两个会场,第一会场题为 向作品致敬ü新中国的美术视野”,学术视点主要立足中国美术馆藏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藏品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家的最高美术成就,也展示了新中国美术探索与发展的方向,是美术理论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第二会场题为 借鉴与开拓ü新中国的美术馆学构建”,学术视点在于近二十年来,中国迎来了美术馆学建设的高峰期。美术馆不但具有收藏、展示的功能,而且兼具研究、传播、教育、文创、交流等功能,均具有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巨大空间。美术馆须在收藏、展示、研究等方面设立明确的学术定位,并在藏品研究、展览展陈、公共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建立自身的学术体系,保有美术馆特色。
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书法国际传播》集刊第一辑2019年12月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全国第一家以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为特色的学术集刊。《中国书法国际传播》集刊第一辑刊发了颜真卿专题,收录了日本学者青正木儿、相浦知男以及中国学者傅申、朱关田、朱天曙关于颜真卿书法研究的论文五篇。“书法中国 专题刊发了崔希亮、丛文俊、李刚田、黄天树四位学者在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的四场学术讲座的内容。“国际传播论坛 专题刊发了黄、言恭达、刘正成、管峻、陆明君、王登科等著名书法家等关于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和研究的讨论。集刊突出中国书法的学术性、艺术性和国际性,为十六开全彩印刷,每期二百页,暂定每年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