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孙春兰
【摘要】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此1年时间段内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68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患者共计34例,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共计34例,仅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其血压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可显著控制患者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疗效、安全性均较好,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285-02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阶段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此症通常治疗时间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控制血压。缬沙坦是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其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达到降压效果,具有持续时间长,效果较好等特点,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增加治疗安全性。硝苯地平控释片即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抗压药物,通常服用后不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此次研究即主要分析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此1年时间段内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68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计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范围51-88岁,平均年龄为(69.34±5.71)岁,平均病程为(5.18±1.19)年;对照组患者共计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50-89岁,平均年龄为(69.97±5.83)岁,平均病程为(5.21±1.15)年,两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亦同意研究开展。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仅给予对照组患者缬沙坦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给予患者缬沙坦胶囊(天大药业(珠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77)口服,1粒/次,1次/d,持续治疗6周。
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胶囊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79)口服,1片/次,1次/d,持续治疗6周。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呕吐、头晕、咳嗽的情况。血压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结果中所有数据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X2将表示此次研究中的计数资料,t将表示此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2.1组间治疗后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其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组间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其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原发性高血压指通过现有阶段的检查手段无法明确,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原因的高血压疾病,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此症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发病较缓,病程长,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胀、失眠、健忘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对患者的肝脏、肾脏造成损害,使病情严重化,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在患者患病后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疗,控制病情。
临川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患者服药治疗,控制自身血压水平,达到治疗效果。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均为较为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前者可使血管紧张素Ⅱ血浆水平升高,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抗衡AT1受体作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效果,降低患者血压。后者则是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患者体内细胞,从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可分别发挥其效用,在提升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升降压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联合使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均较好,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可显著控制患者血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疗效、安全性均较好,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