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丽丽
【摘要】目的:探究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式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我市无偿献血人员112名,随机将其分为1组和2组,各56人,对比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及焦虑和疼痛感知评分。结果:1组献血者十分满意人数15人,满意人数40人,不满意人数1人,相比于2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且1组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情况好于2组(P<0.05)。结论: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提升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对于献血者自身焦虑以及疼痛感知控制具有一定帮助,所以倡导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
【关键词】血站采血护士;献血者;心理护理;方式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223-02
无偿献血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新型血液供应方式,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的加深,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越来越多。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心理护理工作实施能够提升献血者献血质量,对于规范献血事业具有重要帮助。通过血站采血护士心理护理实施,可以为献血者心理负担排除提供帮助,对于提升献血事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我市无偿献血人员112名,随机将其分为1组和2组,各56人,探究血站采血护士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方式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6月我市无偿献血人员112名,随机将其分为1组和2组,各56人。其中1组男26人,女30人,平均年龄(35.36±5.33)岁。2组男33人,女22人,平均年龄(37.25±6.02)岁。献血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献血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献血者采用常规护理原则,即采血护士告知献血者采血流程,以及在采血过程中贡献的采血量等。1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方法如下:(1)按照献血者心理护理需求,及时对采血护士心理护理能力培养,让采血护士提升心理护理技能。(2)强化无偿献血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无偿献血的意义。(3)科学沟通,与献血者沟通,缓解献血者心理紧张情况,分散献血者注意力。(4)环境处置,为献血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献血环境,从而为献血者献血排斥性降低提供帮助。
1.3觀察指标
对比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和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情况,其中献血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献血者评价高)、满意(献血者评价较高)和不满意(献血者评价较低)。而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情况则以网络量表分析为主,采用四级评分制,通过献血者自行填写量表内容,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统计,得出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结果,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代表焦虑及疼痛感知情况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用Excel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校验;计量资料用(x±s)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1组献血者十分满意人数15人,满意人数40人,不满意人数1人,相比于2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见表1。
2.2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情况
1组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情况好于2组(P<0.05),见表2。
在我国当前无偿献血政策发展和推广中,对无偿献血事业建设越来越重视,由于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中,对献血者心理疏导比较重要,如果不能处理好献血者心理疏导问题,就会影响到献血者献血情绪,对于献血者自身献血体验是非常不利的[3]。一般情况下,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及疼痛感知情况,通过提前心理疏导能够为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调节提供帮助,对于改善献血者献血体验具有一定引导价值。
冯述华通过研究指出,在当前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中的形式和政策发生了改变,使得人们对于无偿献血的认识在不断转变。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提升无偿献血质量就应该在无偿献血过程分析,对献血者采血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工作调整,从而保障在献血者心理疏导过程中,提升献血者献血体验,减少其在献血过程中的焦虑及疼痛感知情况出现,从而规范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选定的两组无偿献血者分析中,由于在献血过程中实施的护理方式不同,使得献血者的献血表现和献血体验出现了差异。总的来说,1组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通过采血护士的心理疏导,提升了献血者护理满意度,为献血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无偿献血环境。而2组无偿献血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实施下,献血者的情绪以及献血流程认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总体满意度不高。同时在献血者焦虑及疼痛感知评分对比中,1组献血者通过心理护理后的评分情况明显降低,献血者自我感知良好,说明在献血者无偿献血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可以调整献血者献血事宜,对献血者献血过程中产生的躁动情绪,以及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焦躁不安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两组无偿献血者通过不同献血护理方式应用后,表现出的献血情况有了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献血者献血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调节能够提升患者献血质量,提升了患者献血效果。实践表明,献血者献血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转变患者献血质量,提升了献血者献血管理效果,为献血者献血工作实施提供了保障,展示出了无偿献血管理特色。因而在未来血站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心理护理与无偿献血者护理工作同步结合,从而保障在献血过程中,给献血者带来完善的献血体验,提升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