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
【摘要】目的:探讨对失眠患者实施针灸、艾灸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失眠患者中选取68例,依照计算机袁法分组,每组34例。对全部患者均行针灸、艾灸治疗,对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计算2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失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 33/34),参照组失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47%( 26/34),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失眠患者行针灸、艾灸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升。
【关键词】失眠;针灸;艾灸;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198-01
对于患者而言,失眠造成的痛苦较大,其失眠分为三类:早醒、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醒后不易入睡,一般在凌晨早2:00后醒,不易入睡;睡眠质量明显降低,以多梦为主。对失眠患者予以针对治疗和预防,可有效改善失眠情况。
1.1基本资料
在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失眠患者中选取68例,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34例。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选自20岁至79岁,年龄均值为(45.31+2.15)岁;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选自21岁至80岁,年龄均值为(45.36±2.23)岁;计算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对比组间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失眠患者予以有效调节,使患者的睡眠习惯予以改善,使作息习惯逐渐恢复正常,睡眠一般在6~8h,老年患者失眠时间较短,但对机体无明显损伤。睡眠存在亢奋期,一般在22:30之间入睡最佳。针对继发性失眠患者,需找到失眠原因,有效的避免失眠原因,将失眠情况予以解决。在睡前需保持平稳的心态和放松的状态,白天少睡觉,晚饭需少吃,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并对患者予以针灸、艾灸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干预。取患者足三里穴位进行按压,当其出现酸胀感,胃肠蠕动明显加速时,对其天枢穴进行针灸。帮助患者按摩足底,使睡眠情况予以改善,在睡眠30min进行泡脚,并对足底经络进行按压。对脚趾进行循环按摩,对其涌泉穴进行按摩。其具有补肾益精的效果,对涌泉穴进行艾灸治疗,在穴位周围点燃艾柱,并维持15分钟,注意避免烫伤。中药熏洗主要使用纱布将中药包裹,加热放置在足浴盆中,其具有气血流畅,营卫调和的优点,使气血瘀滞效果予以提升。
1.3判定指标
计算2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在Excel表格中录入相关研究数据,根据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利用卡方计算方法对(%)形式存在的计数资料进行计算;利用t计算方法对(x±s)形式存在的计量资料进行计算;其数据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计算2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2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计算2组失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失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 33/34),参照组失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47%(26/34),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让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疏导,向患者讲述成功事件,对患者予以鼓励,使患者耐心的面对治疗,让患者以轻松的状态面对治疗。对于入睡困难的患者,可让其摄人适量红糖水,在睡前半小时喝热牛奶等,对于醒后不能入睡的患者,可让其服用枸杞子。失眠的患者晚餐可摄人新鲜食物。让患者倾听轻缓的音乐,使患者的心情处于平稳状态,将积极感情予以激发,有利于大脑中枢神经分泌脑啡肽,将不良情绪予以缓解。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便于晚上迅速入睡,运动量需适宜不可过大。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较少、睡眠质量较差等,患者多为睡眠障碍、日间认知功能障碍等,在中医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针灸、艾灸治疗,将针体刺入患者机体中,进行提插捻转治疗,对人体特定部位予以刺激,使用热刺激治疗,避免疾病发生。对失眠实施护理干预,使患者对自身病情进行充分思考,将睡眠质量予以提升。
综上所述,对失眠患者予以艾灸、针灸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让患者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进行适当运动,有利于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实现镇痛、催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