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进行的100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50例)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治疗,最后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治疗率高于对照组,并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肝硬化;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 01-0103-01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者多种长期反复出现形成的常见性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最容易引发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病症,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治疗困难程度大于肝硬化,且对患者危害性较大,患者死亡率较高,应高度重视。现阶段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有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主要对使用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的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近1年内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其中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符合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诊断标准。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4.76±2.52岁)和观察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2.84±2.61岁),其中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差异分析,发现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余干扰。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患者均了解此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1.2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各项指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对患者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进行治疗。首先,帮助患者在手术台上维持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消毒和全身麻醉。其次,腹腔镜下开展手术,在右上腹部处切开一道约为2cm的小口,观察患者腹腔内的情况,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放进腹腔镜,使用两孔法,取石冲洗,切除胆囊。
1.3观察指标
根据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记录,评判标准为: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肝胆结石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肝胆结石基本消失,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象;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没有任何好转。本研究中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分组总例数×100%)+(有效例数/分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平均数±标准差即“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卡方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P<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在对两组实验效果分析后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患者愈合速度等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工业毒物或药物、营养障碍、循环障碍、代谢障碍、胆汁淤积、吸血虫病等。肝硬化患者容易引发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病症,由于肝生病无法继续工作,胆道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导致胆道变得狭窄,进而导致其余地方运行不周,无法正常工作,从而损害患者身体健康。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发病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带给患者较大的生命威胁,进而降低患者生活水平,为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进步,手术方面已经日渐成熟。其中腹腔镜下切除微创手术效果较为突出,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手术,现已广泛运用于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时使用镜下切除手术,伤口较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高效安全,可以降低手术后伤口感染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疼痛,伤口痊愈速度较快,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本研究中,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的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无效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减小了患者的生命风险,并且此研究中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術时间、出血量、患者愈合速度等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好。
综上所述,在对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治疗时使用腹腔镜下切除手术,会有明显治疗效果,并且高效安全性较高,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