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飞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不同药物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我院接收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112例进行试验,随机平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并分别采用利培酮和联合碳酸锂治疗,对比效果。结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明显,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43%>71.43%),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利培酮和碳酸锂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推广。
【关键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43-02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种精神性障碍类疾病,据统计,在所有精神分裂症发病患者中此类疾病占比高达25%,并且青少年和成年人为疾病的多发人群。此类疾病不仅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破坏患者的和谐家庭。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本研究对治疗方式进行了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从2018年在我治疗的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112例进行试验,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男女患者分别58例和54例,平均年龄(29.25±1.12)岁,患者发病时间为2—17年,平均发病时间(10.53±5.22)年。选取标准:1)所有患者均使用HAMD、BPRS、BRMS量表进行评分,确定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排除短期内服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3)患者和家属全部同意实验。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利培酮药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初期服用少剂量药物,每日2次,每次服用1mg;在两周内进行药物剂量逐渐增加,每日2次,最高剂量每天不得超过6mg。
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进行治疗。利培酮药物服用方式参考对照组,碳酸锂在治疗初期使用小剂量,首次服用每天0.25g,每日两次,两周内逐渐将药物增加到每天最大1g。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三周,疗程结束后对比患者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BPRS、BRMS评分,判断临界线分别为24分35分和22分,高于临界线及说明具有相应症状。以量表评分减少率判断治疗效果,以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衡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以(x±s)和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 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对比
HAMD、BPRS、BRMS三种量表评分中,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均降低;然而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如表1。
2.2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組(96.43%>71.43%),差异明显(P<0.05),如表2.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在临床中虽然发病率较高,但是仍然未能探明疾病产生的原因。临床中主流学说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因素为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内分泌因素等。患者患病后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精神的分裂、抑郁、躁狂等。这些症状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治疗时主要采取抗精神药物进行控制,临床资料显示,利培酮对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联合碳酸锂这种情绪稳定剂具有更好的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
王文芳、王羚、吴霞等学者对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利培酮确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增加药物碳酸锂后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对我院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进行研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和联合碳酸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HAMD、BPRS、BRMS三种量表评分中,患者在治疗后评分均降低,然而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6.43%>71.43%),差异明显(P<0.05)。本研究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相符,具有较高的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中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利培酮联合碳酸锂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