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秋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许多公民都在积极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建设当中,并且为公共图书馆捐献了许多书籍。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数目变得越来越庞大,与此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随着公共图书馆中书籍数量的增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出科学且合理的管理方案,使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类固定资产得到规范管理。
1)资产管理人员工作内容不够明确。当前,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未能将人员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并且部分公共图书馆管理部门并未重视员工的具体工作分配,导致了相关人员在进行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能井井有条的开展工作。因为工作内容不明确,资产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尽心尽力,若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问题,相关管理人员甚至会互相推卸责任,这极其不利于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1]。
2)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类固定资产的范围未得到明确。我国相关公共图书馆准则中已经明确指出,当某批图书时长使用超过一年,并且书籍的内容没有缺失,图书的形态没有变化,那么这批图书将会成为图书馆的固定资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类固定资产中图书一词所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并且与传统所指的图书有一定的差别,这里的图书可以是纸质图书也可以是电子图书,可以是自购图书也可以是捐赠图书,可以是出版图书也可以是未出版的图书,可以是学术期刊也可以是交流资料。由于图书类固定资产所涉及的范围过于繁多,并且许多图书所处的领域是多样且模糊的。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在进行此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时,无法明确图书的范围,从而使管理的难度变得非常大。不同的公共图书馆对于图书的入账也有差别,因为他们对于固定资产的认知和定位存在差别,例如厦门市的少年儿童图书馆采用的是凭借采购数据直接入账以及资产台帐的分类方式,而广东省的立中山图书馆则采用的是入藏入账的做法,前一种记录手法会存在分类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入账和未入资产台账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到准确判断[2]。
3)图书报废未得到有效管理。公共图书馆在建立到一定的年限后,它内部所含有的图书将会变得非常庞大,因此,公共图书馆会对一些图书进行剔除。但资产管理人员在剔除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例如存在实物不一致,以及金额不一致的问题,由于公共图书馆对图书进行剔除是直接对资产编号进行剔除处理,而这些图书所覆盖的年份非常之多,但通常资产管理人员会在系统对年份最为久远的书进行优先剔除,最终的剔除所显示的读数可能会存在差异。同时,当前公共图书馆中还存在计价标准不一致的情况,许多按实洋入账和实洋剔除的图书却受到了实洋入账按码洋报废的对待,这就导致了虚减固定资产,最终的资产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管理的状况,从而导致信息的缺失和资产价值的错误体现。部分图书馆会将新购入的一批图书在录入资产管理系统时作为一个资产卡片入账,没有做到一物一卡,到了报废环节,如果不是整批图书报废,就只能拆分这个资产卡片来进行报废,经过几次报废处置后,图书记录会模糊不清,难以核对这个资产卡片未报废的图书。
1)健全公共图书馆固定资产人员管理制度。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人员的管理制度完善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将图书的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业务能力进行提高,其次便是要规划好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程序,当工作程序得到明确后,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便井然有序的进行图书类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为了能够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图书馆的人事部门可以组织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让资产管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深化对于管理的认知;公共图书馆的领导人应当加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坚持督促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时,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类固资产管理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公共图书馆须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图书类固定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规划,实施一个工作领域对应一个管理员的策略,使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得到加强,从而确保图书能够得到合理且科学的管理[3]。
2)统一图书类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范围无法明确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对图书类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深化,使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对于图书类固定资产的定义进行重新的、深刻的认知。同时统一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是解决图书类固定资产无法明确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相关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还未成为固定资产的图书,项目管理人员应做好这类书籍的收购费用记录,并将其作为当期费用类支出;而对于许多具有珍藏价值的图书和捐赠的图书,相关管理人员则可以将其装订,并且进行记录至财务账和资产系统中;对于公共图书馆中许多只有使用权的图书,它们的使用年限教长,并且成为固定资产,图书馆应当进行入藏入账处理。当前,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都存在着电子类图书分类困难的问题,无论将它们归为“无形资产”还是“通用设备”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公共图书馆还是应当将他们归为“图书、电子期刊/图书/档案”这大类中,这样的分类标准能够使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类固定资产得到统一合理的管理[4]。
3)将资产管理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相统一。为了能够使图书报废的这一管理过程变得更加高效,相关人员应做出一定的措施,可以将接口进行互相的开放,使资产管理系统与图书管理系统形成高度的统一,从而使两个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但这一策略的实现需要财政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商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他当前的可行性较低,但仍可作为未来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向。图书类资产管理员应将图书资产卡片登记详细,做到一物一卡,并应采取实洋入账实洋报废的记账方式,与会计核算保持一致。
图书类的固定资产作为公共图书馆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资产,它的管理是非常具有难度的,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养,避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消极怠工的现象发生。同时对于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图书范围、分类标准以及图书报废问题,相关部门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这类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我国公共图书馆能够得到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