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2014 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兼顾着眼于乡村且更面向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以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及农村城镇化的新模式。目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正在向全国铺开。特色小镇是在新时代下产生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属性为非镇非区的产业集聚空间[1]。从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风貌规划的特殊性出发,深入分析其历史沿革、文化层面、经济层面的风貌之“风”,构建“总体+控制性+修建性”层面的风貌规划内容层次,提出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风貌保护的建议,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方式,对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特色小镇通常以行政建制镇为基础,侧重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色小镇显著特征为产业上坚持特色与旅游两大产业,产业优势明显;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风貌、风尚与风情,文化底蕴浓厚;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比较完善;机制上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社区参与程度高,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商业发展兼顾关注产业升级和城市生活品质的升级,形成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
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中的一种,其以历史文化资源或传统为依托发展本土特色产业,强调历史经典产业的延续发展,同时生态与社会风貌环境良好,其目的是在保护风貌的同时发展块状经济,促进当地人增收及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
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及文献调研,认为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风貌当前面临的普遍问题有对自然生态风貌的关注较少、民居建筑本土特色缺失、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缺乏保护、道路风貌遭忽视以及风貌监管不力与建造行为不规范等。
同时,根据调研现状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导致风貌现状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现代化与外来文化“侵蚀”本土传统文化,改变了当地传统的思想、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长久以来的“建筑风貌主位”,导致其它风貌要素易被忽视;快速商业化和快速城镇化与产业导向造成传统建筑与历史风貌区内建筑本土特色更易缺失等。风貌规划中的难题有乡村景观因城乡融合易被城市化、风貌因文化的“侵蚀”北无序嫁接、风貌规划编制体系有待完善等,风貌管控中的难题有居民自建喜好等不可控因素较多、公众参与度不高、管控部门间的协调衔接较为繁琐等。
2018 年3 月份我国成立了自然资源部,风貌规划在机构改革后,也将顺应趋势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而言,风貌保护需具备自觉性。
特色小镇的空间形态“非镇非区”,但多数以“镇”为基础。镇核心区以旅游功能为主,周边村落以居住功能为主,因此小镇风貌规划首先表现为规划空间范畴为“镇+村”;其次,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特色小镇现有的文化资源可打造为旅游发展的触媒点,作为其生存发展的一种途径,即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风貌规划导向为“文化触媒”;第三,建筑是体现地域风貌的一个重要元素,古建筑凝聚着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活着的历史文化瑰宝,故小镇风貌规划重点是“民居建筑与公共建筑特色鲜明”。
一方面,国内目前对风貌规划的表达体现在总规、控规以及修规中的一部分,即对应城市总规、控规、修规这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对风貌价值的研究是保护特色小镇风貌规划的基础,传统的风貌核心价值构成要素可分为非物质和物质层面两类,其中前者主要指内在文化构成,如历史文脉、民族构成、风俗习惯等,其大多为小镇居民在历史长河中自发形成;后者主要指外在物质构成,如山脉、水系、绿地植被、气候等自然生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生成物),以及格局、建筑、街巷、景观、公共空间等人文风貌(在特定自然生态及人的意识形态下形成的)。
基于上述分析与研究,认为小镇风貌的核心价值要素包括非物质和物质要素,并分为总规、控规和修规三个层面研究规划框架。
(1)总体规划阶段。此阶段是后面两个阶段的纲领性参考,主要从宏观层面上对小镇物质、人文和制度环境总体的定位,并完成对特色小镇之“风”和“貌”的目标确定。包括划定特色小镇风貌规划范围,确定景观风貌基调;对小镇风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空间格局进行整体风貌引导控制,确定内在精神价值取向“风”和外在形象表现“貌”的目标;依据现状风貌异质性,划定特色小镇风貌分区等。
(2)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承接风貌总体规划,控制性和指导性内容主要包括在风貌保护上主要对基本农田、水体、历史风貌等要素的保护,详细划定各分区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延续总规风貌分区,具体控制各分区风貌定位等内容的引导。
(3)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主要从中观、微观层面上对小镇建筑、街巷等提出建设要求,主要是为实现前述两个阶段的总体规划目标,用于指导具体的项目实施。包括建筑风貌控制遵循“分区(对各分区进行定位)—分类(对公共建筑和非公共建筑等建筑进行分类)—分级(按照不同的保护等级)—分要素(包括建筑高度、色彩、风格、布局等方面)”的系统逻辑,街巷道路系统分为对外的交通和内部的交通,小镇家具控制系统分为交通、信息、便民、安全防护等,从水系、农业种植等方面进行生态农田控制系统引导等。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风貌规划与一般风貌规划具有相似性,又有有区别。在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持续生效和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基于对常规风貌规划层次以及核心价值构成要素的研究,结合历史文化型特色小镇风貌规划空间范畴、规划导向、规划重点,最终实现小镇风貌的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