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良
广东省惠东县大岭镇畜牧兽医站,广东惠东516321
桑叶作为一种新型蛋白饲料原料,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桑叶的干物质含量中粗蛋白质可达25%左右,同时桑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比例合理,与大豆的氨基酸组成类似,氨基酸中占主导地位的有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以及胱氨酸,这些氨基酸在动物机体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桑叶粗纤维含量为10%~13%,可作为一种优质的反刍动物精饲料[1]。
目前桑叶作为新型饲料原料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巨大的开发潜力不容忽视,但动物饲粮中桑叶的添加量一直存在一定的瓶颈。有试验研究表明,桑叶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单宁和植酸,其中桑枝茎中单宁的含量为2.20~3.00 mg/kg,部分桑叶中的含量可以达到5.32 mg/kg 左右[1]。桑叶中的单宁与动物口腔中的唾液蛋白及糖蛋白等结合后将产生苦涩味物质,使得饲粮适口性下降,动物采食量降低;且单宁能与饲粮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结合,产生动物难以消化吸收的复合物,从而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单宁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种群具有广谱抑菌的作用,一定程度抑制了动物对Ca、Fe 等矿质元素的吸收。
研究表明,桑叶中的植物乳液含有多种防御蛋白及活性物质,这些防御型物质对草食性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有研究发现桑叶中植酸含量达488.9 mg/kg,且植酸含量随着桑叶叶龄的增加而上升,植酸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会限制各类营养物质,例如蛋白质等在动物肠道的消化吸收。桑叶中粗纤维的含量较高且含有植物凝集素,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桑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2]。
众所周知,发酵工艺可以有效地改善饲料品质,现阶段发酵工艺在饲料行业上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其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微生物对饲料进行发酵处理,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对饲料中的多糖、蛋白质、脂质等大分子物质或抗营养因子等进行分解或转化,使得饲料适口性提高,营养物质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降低或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含量,提高饲料品质。为此,可以利用发酵工艺来提高桑叶的饲料品质,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后,分析对比发酵前和发酵后桑叶营养价值的变化,以改善桑叶的利用价值[3]。
研究发现,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桑叶中营养成分含量以及桑叶的消化利用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可以使桑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3.26%,同时桑叶中单宁含量下降28.33%;发酵处理过程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以及植物乳杆菌,可以将桑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2 倍左右;利用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以1∶1∶1的比例进行接种,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可以使桑叶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33%左右,粗脂肪含量提高12.12%,粗纤维含量降低9.6%[4]。
大量研究表明在牛生产上合理利用桑叶,可以在不对牛只生产性能造成影响的情况下,有效改善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以往大都是直接将桑叶或者桑叶加桑枝杆茎等直接饲喂牛只,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益,但桑叶的利用存在一定局限,主要是桑叶添加量受限。未经处理的桑叶直接过量添加到牛只饲料中,会导致牛生产性能下降,主要原因是桑叶中的抗营养因子单宁以及植酸对牛只消化吸收功能有影响。将桑叶进行发酵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桑叶在牛只养殖中的应用比例,可以有效改善牛只的生产性能。有试验指出,在生长育肥牛饲粮中添加20%的发酵桑叶,对牛只的生产性能没有不良影响,同时每公斤牛饲料可以节省0.29~0.49 元成本,有效改善了牛只养殖的经济效益。发酵桑叶在牛饲料中添加量达到22.5%时,可以有效地改善牛只的胴体品质,提高牛只屠宰的胴体屠宰率,以及牛只的背最长肌的眼肌面积。研究还发现,发酵桑叶可以有效改善肉牛瘤胃中的菌群丰度,为瘤胃中菌群发挥发酵消化功能提供帮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