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建筑交通连接的分析

2020-02-16 04:07:21朱逸茜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交通厅裙房连接点

朱逸茜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综合体建筑的底部交通空间对建筑的功能实现和空间形态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这些因果关系和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设计者对综合体建筑底部交通的把握,提升设计能力,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0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相关理论已日臻成熟,城市综合体类建筑在各大城市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欧美部分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在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综合体建筑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对较少,对于大型综合体建筑的底部空间交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和初级发展阶段。

从城市设计的方向出发,结合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相关理论去看,对于综合体建筑的底部公共交通空间相关的研究将有助于达成综合体建筑与城市的相辅相成、共生互动的良性关系。

1 室内外的空间切换处-建筑入口

建筑入口作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空间切换处,位于建筑交通空间序列的首位。建筑入口是建筑各类型使用者人流集散、方向转换和进行室内外空间过渡的场所。

综合体建筑的由于其自身建筑规模和建筑功能比较复杂化和丰富化,建筑入口一般设置多个,随着城市交通布局的更加立体化,建筑入口在空间布局上也往往立体式分布,衔接城市立交空间和地下交通空间。

1.1 建筑入口的空间位置

建筑入口的空间位置对建筑使用者的行为路径起到约束作用,同时对交通流线的设计以及建筑的空间秩序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入口空间位置应该结合建筑所在环境加以设置。

建筑入口设置的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

1.1.1 客观条件约束

(1)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建筑所处基地的场地环境情况,包括客观的自然条件及与建筑周边环境关系等。不同纬度、气候、光照、朝向、地形等都会对建筑入口的空间设置产生限制和约束,同时,建筑周边的交通现状、城市空间布局也会对入口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

(2)建筑本体的限制

建筑的功能,建筑的交通组织、空间安排,建筑设计风格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建筑入口的设置。应依据综合体建筑的现实需要,结合具体功能将不同使用人群的流线入口进行分别设置和合理安排。

1.1.2 主观条件的限制

(1)人的因素

任何建筑,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计师的个人设计能力、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但同时,由于其他现实因素的原因,建筑师往往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入口的空间位置,只能在细部变化和距离设定等方面进行调整。

(2)法规文件

建筑入口的空间位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防火规范、地方规划、市政要求等。

综上可知,综合体建筑的建筑入口空间位置收到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共同限制,建筑师需要在重重约束之下寻求最佳设置方案。

1.2 建筑入口的平面形态

建筑入口是建筑的内外空间联系枢纽,其平面形态有助于提升建筑室内外空间交通衔接的流畅性和建筑入口的易辨度。在综合体建筑中,入口的平面形态如下类别:

1.2.1 连续

建筑入口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上,除了设置开口,平面上不进行特殊的强调和其他手法处理。通过在建筑入口处采用视觉上的突出手法,使其与周围建筑形态产生差异和变化。

1.2.2 楔入

建筑入口在建筑形体上形成凹入空间,将建筑外部环境空间引入建筑的内部。形成光影明暗和虚实的变化或者形成联系室内外的过渡灰空间,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入口对城市街道所造成的影响。

1.2.3 凸出

建筑入口凸起于建筑形体之外,依靠雨棚等构筑物或筑本身的凸出体量,对建筑主体进行体块的加法处理从而区分出入口的范围。布置灵活且造型多变,凸出的形体又有流线引导的功能。

1.2.4 游离

建筑入口作为独立的一个建筑元素脱离于建筑主体之外,形成各自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空间关系。

1.2.5 交叉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法,以求达到理想的空间布局。

2 上下部的交通连接点-垂直交通厅

由于综合体建筑具有丰富的功能空间,如:办公功能、居住功能、商业功能等,私密性要求较高的功能空间或对空间尺度要求较小的功能空间,常安排在主体偏上的部分。综合体建筑主体垂直交通的连接点对其立体流线布局和功能空间的优化使用尤为关键。

2.1 设计内容

综合体建筑由于其功能较为丰富多样,对不同使用群体有明确的分流需要。建筑垂直交通一般以电梯为枢纽结合楼梯等形式组成垂直交通厅。其布局直接影响建筑的空间利用率与运行安全性,须恰当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内部流线。

2.2 组织形式

交通连接点的组织形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上部建筑的体块造型;交通连接点在建筑底部的室内外空间联结形式和位置,更将对建筑平面布局与流线组织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交通连接点的设计差异也将为综合体建筑的运作管理带来区别化要求。交通连接点的设计形式简介如下:

2.2.1 内部采用过厅

内部过厅是当前综合体建筑广泛应用的形式,通过综合体建筑主要入口连接上部各类功能空间交通流线与底部空间交通流线,办公、酒店、住宅使用者经设于内部过厅入口的管理系统后,通过电梯到达上部各功能空间。底部空间与上部建筑的组合关系分以下两类:

(1)基座化底部空间:这是综合体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底部空间扩大为整个综合体建筑的基座,将商业空间、娱乐空间等复杂功能布局在底部空间,在建筑红线控制下,使其柱网扩大从而形成整个建筑的底部基座。

(2)邻离式底部空间:建筑底部空间展开面积较大,底部裙房的某一局部相邻或完全脱离于主体建筑,形式邻离式的底部空间布局。这种形式所营造的建筑底部空间可形成开放的城市化空间,主体建筑的出入口和交通流线也更易进行组织。

2.2.2 裙房屋面的转换

随着综合体建筑规模的扩大,裙房屋面也可以具备更多的功能性,比如可以设置户外活动场地或者进行绿化。利用裙房屋面进行交通布局和组织,使空间的利用率更高。

(1)通过裙房屋面完成建筑底部与上部的空间转换:进入综合体建筑的人流经由裙房屋面完成分流,实现综合体上部建筑与底部裙房不同功能空间的转换。

(2)通过裙房屋面达成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的连接:通过天桥、城市轻轨、高架等设施,城市交通可直接到达建筑空间。

2.2.3 地下空间的连接

随着技术的发展,综合体建筑的地下空间也被更好的开发利用,通过在地下空间设置交通连接点,完成建筑上部空间和底部空间的内部连接,如可对地下停车空间、地下商业空间等加以利用,设置地铁站点从而使其与城市交通相联系。

3 两种交通连接点的关系

垂直交通厅可作为建筑上部与底部空间的联结枢纽,建筑入口是室内外空间的交接点和分隔点,其分别完成了不同转换空间作用。在综合体建筑中,垂直交通厅与底部空间的建筑入口密切相关又各自独立。

3.1 独立性

垂直交通厅与底部空间的建筑入口两种交通连接点的独立性,体现在上部建筑可以设置完全独立的建筑入口。使用人群可经由次出入口直接进入垂直交通厅,在交通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入口空间形态的变化性和丰富性也有所增强。

3.2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上部建筑如不设置独立入口,那么人流、物流都将通过上下共用的建筑入口通往交通连接点——垂直交通厅,以实现与上部建筑的交通连接。在建筑入口与垂直交通厅的连接空间中,通过空间形态和环境的过渡使垂直交通厅与建筑入口衔接自然,同时又使垂直交通厅具有标志性而与周边空间有明显的界限。

以上综合体建筑的建筑入口和交通连接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对于设计手法的选择和应用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具体分析。综合体建筑的底部交通空间对建筑的功能实现和空间形态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研究这些因果关系和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设计者对综合体建筑底部交通的把握,提升设计能力,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交通厅裙房连接点
风环境视野下杭州基座与毗邻式裙房布局分析
基于A3航摄仪的小基高比影像连接点精提取技术研究
长春市高层办公建筑裙房周边风环境设计研究
基于弹性厚粘胶层的结构性连接点响应建模和预测
汽车文摘(2016年6期)2016-12-07 00:23:38
基于相关性筛选原理的公共连接点谐波畸变量的分层量化
电测与仪表(2015年3期)2015-04-09 11:37:22
主楼与裙房如何降低沉降差的基础设计
四川水泥(2015年6期)2015-04-07 14:59:55
颜学海:把握投资创新与模式创新的连接点
云南有望再修一条楚大高速路
时代风采(2014年16期)2014-09-10 01:31:20
高官腐败频发的场域
杂文选刊(2014年8期)2014-07-24 12:49:26
水平力作用下塔楼与裙房楼层剪力传递分析
山西建筑(2013年13期)2013-08-22 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