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如 徐敏
【摘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国家资助为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与此同时,受到国家资助的学生也一代一代的成为国家栋梁,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了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资助重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本篇文章从国家资助的目标,就诚信、感恩、责任心等方面大致的叙说了国家资助对受资助人才的影响,从而帮助贫困学子建立良好的品质,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国家资助;培养;诚信感恩;责任心
一、国家资助的目标
国家资助政策是指颁布各种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政策,为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开放的绿色通道。保证了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国家资助,能够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他们解除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带来的后顾之忧。
国家资助导向明确,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学岗位。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不仅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还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加强受助学生的教育管理,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受助为励志;科学分析资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创新性,努力开创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国家资助对大学生的影响
问卷相关数据分析,77.5%的被调查对象没有被资助的经历,22.5%的被调查对象有获得过资助,55%的被调查对象曾因为学费苦恼过。关于现行的资助政策是否科学有效来看,33.7%的学生认可,48.2%的学生说不准,18.1%的学生持否认态度,4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除了有关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之外,辅导员和班长的意见对学生困难资格的认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于贫困学子来说,接受良好的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才有可能彻底改变命运、改善困难的家庭状况。国家资助就是这样面向全国学生的一个辅助政策,减轻部分学生的上学压力。接受国家资助的学生都心怀感恩,这些学子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改变自己的命运。对大学生的“三观”也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不仅如此,在这些受资助的学子里面,可能会有未来的政治家、画家、作家……他们会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着这个国家,为国家做贡献,促进这一代时代的进步。
(一)培养大学生诚信感恩的品质
当前大学生感恩情怀缺乏的主要表现有:淡忘父母养育之恩,忘却他人救助之恩,漠视母校和国家的培育之恩等。高校持之以恒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助于改进传统德育模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国家资助教会了学生们感恩,不少学生还专门写文章来表达对国家资助的感恩之心,并抒写了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做贡献的愿望。受资助学子们更加体会到国家的疼爱与鼓励,更加热切的怀着感恩之心去完成学业,完成为国家做贡献的梦想。
国家通过切实做好资助工作,能够使贫困生真切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关爱、教师和同学的关心,能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享受物质资助的同时,能够感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能够引导和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二)增强大学生责任心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空前快速发展,西方的价值观不断涌入,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由于高校大学生三觀尚不成熟,不能很好的甄别社会上的不良思潮,也就无法坚守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美德,导致部分高校受助学生贪图金钱、享乐,对人对事冷漠,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
高校鼓励受资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也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懂得施助者赚钱的不易,有效的培养了受资助学生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里,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在家中,主动帮父母干活,做事更加有一份成年人的责任担当,不莽撞,勤俭节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学会独立做事。
三、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
受到资助的学生,在国家的帮助下,继续自己的学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仅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生活技能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国家资助不仅为上学困难的学生开启绿色通道,而且还不断提升了受资助学生的各项知识水平、生活技能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十九大以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资助贫困生政策,其本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教育的本身目的就是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培养优秀品质的高智商高学历高道德标准的新中国人才。如今,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政策帮助下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学生资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为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旭峰,张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J].高等教育,2018(9):199.
[2]郭玉宾.持之以恒开展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7(09):32-35.
[3]李彦磊.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探析[J].中国市场,2016(17):89-91.
[4]朱跃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如何培养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9):180-181.
[5]张雯.浅析高校资助政策品德教育的心理引导[J].戏剧之家,2017(07):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