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梳理】
古诗词阅读的考点主要有:古诗词的基本常识、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词语的揣摩、名句的赏析、意象的描述、意境的把握、情感的挖掘、古诗词技巧的运用等。考查形式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下面我们就古诗词考查的解题技巧来做一些指导和点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解题指津】
一、揣摩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妙处。诗人写诗词时特别注重炼字,因此,我们在赏析古诗词时首先要学会品味一些重点词语的妙处,尤其要关注诗词中动词、形容词的用法。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个“直”字写出了大漠的辽阔无边,万里无风,一股狼烟笔直地冲向天空的壮观景象;“落日”与“长河”相映成趣,给人以壮阔之美。
二、捕捉古诗词的弦外之音。古诗词往往比较含蓄凝练,诗人常常借助一定的形象来表情达意。我们不但要掌握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要能捕捉弦外之音。如杜甫《孤雁》中“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表面上是写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追寻着它的同伴,实际上是以孤雁自比,表达自己的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三、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借助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所以我们要准确把握古诗词中的修辞。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觉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四、掌握各类古诗的特点。在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古代诗歌,大致可以分为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思乡诗、怀古诗、说理诗等。掌握这些诗的特点,有助于整体理解诗歌、分析其思想内容。
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者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别后的思念,如李白的《送友人》;边塞诗多是以边塞风光及战争为主题,或表现边塞风光的独特,或表现将士们奋勇杀敌,或揭露战争的残酷性,如王维的《使至塞上》;田园诗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思乡诗表达的往往是游子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怀古诗往往感慨历史兴衰,或寄托哀思,或借古諷今,如杜牧的《赤壁》;说理诗往往表现诗人的顿悟或对事理的体察,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实战演练】
野 渡
张 謇
野静河流阔,芦梢一向风。
船趋绳力健,水啮岸根空。
村栅牛羊熟,滩菰雁骛丰。
但无沧海警,安乐是吾通。
【思考练习】
1.本诗颔联中的“啮”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2.请以首联或颈联为例,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思考练习】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