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热性惊厥患儿急救护理措施

2020-01-17 05:05:58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热性乙组甲组

孙 颖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哈尔滨 150010)

热性惊厥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症,小儿热性惊厥的好发年龄段以6个月至6岁为主[1]。在发热性疾病进展期,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抽搐是典型症状表现,患儿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持续时间长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若不能及时予以诊治,可能会引起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小儿热性惊厥者,在予以对症治疗基础上,还需联合相应急救护理干预。为探究最佳急诊护理模式,本次研究纳入50例病患资料,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收治时间均为2017年1月-2018年8月,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以上病例分为如下两组:甲组(n=25),男14例,女11例;年龄5个月至6岁,平均为(3.2±1.4)岁;乙组(n=25),男12例,女13例;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为(2.4±1.3)岁。两组患儿以上基本资料经比较分析,区别皆不明显(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包括物理降温、建立静脉通路、呼吸道及病房环境管理等。以此为基础,乙组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若患儿出现全身或局部痉挛发作,个别患儿可反复发作。针对此情况,惊厥发作时,立即就地抢救,调整患儿体位,取平卧头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或规避窒息情况。

第二,控制惊厥,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10%水合氯醛灌肠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地西泮。没有静脉通路情况下,可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发挥镇静作用。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和惊厥发作时间。

第三,给氧护理:患儿处于高热惊厥状态时,增加了脑组织缺氧发生的风险。尽量维持良好的给氧状态,以减少或规避对患儿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第四,高热护理。以物理降温法为主,除温水、乙醇擦浴降温方法,还可以实施冰袋、冰帽降温法,并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选择药物降温法,常用药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还可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

第五,降颅压。部分患儿可能合并脑水肿,应使用甘露醇降颅压,严格观察患儿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时发现与处理渗出。

第六,预防外伤。惊厥发作时,应将棉质物放在患儿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对已出牙患儿上下臼齿间应放置牙垫或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勿强行搬动患儿、勿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专人守护,移开周围可能伤害患儿的一切物品,床边拉好床栏,防止坠地跌伤。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动作轻柔,以防对患儿形成损伤。

第七,饮食指导。嘱家属为患儿多饮水,提供牛奶、鸡蛋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也建议饮用一些西瓜汁或是番茄汁等,可起到清热解毒与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促进疾病转归进程。

第八,环境护理。尽量为患儿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定时通风,保证室内空间清新,尽量将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为50%~60%。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发热持续、抽搐停止、意识恢复、惊厥消失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2.0软件包处理试验中涉及的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χ2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 结果

将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其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持续、抽搐停止、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消失等,发现乙组患儿更早于甲组,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anc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热性惊厥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急症,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惊厥是否直接由发热所导致以及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2]。

小儿热性惊厥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特点,复发率约为2%~5%[3]。既往有研究表明,患儿若长时间处于高热惊厥状态,则将会对脑部神经造成严重损伤。接受急诊救治过程中,对急诊护理配合提出了较高要求。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期间,缺乏全面性、个体性,整体效果欠佳[4],故急需调整急诊护理模式。本次研究中,乙组联合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在具体实践中,护士应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多和患儿家长交流,以缓解家长紧张焦虑情绪,为病患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予以吸氧与降温疗法,尽量解除诱发脑水肿的各种因素[5]。本次研究中,乙组发热持续、抽搐停止、意识恢复、惊厥消失及住院时间依次为(1.05±0.73)d、(1.24±0.64)d、(3.36±0.54)h、(2.08±0.34)d、(5.56±0.49)d,均短于甲组的(2.52±0.76)d、(1.47±1.05)d、(4.27±0.94)h、(2.31±0.69)d、(7.59±0.65)d(P<0.05),差异皆较为显著。

综上,针对热性惊厥患儿,予以针对性急诊护理措施,能更有效地使患儿病情缓解,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热性乙组甲组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 08:38:00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热性惊厥首次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5:57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棋艺(2014年1期)2014-05-20 02:01:25
谁的力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