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璐斌
摘 要:現阶段,高中生上网现象非常普遍,部分的网络用户都是高中生,他们既能从网站上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又能从弹窗上观察到有碍于健康成长道路的不良因素。虽然高中生群体的心智和生理都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该阶段的发展既不同于幼稚的儿童,也不同于理智的成年人,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在未来,教育者应充分了解高中生群体的思想特征,深入观察高中生上网情况,创设新型综合教学平台,从而全面落实高中思政教育计划。
关键词:网络;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举措
近几年,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网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网络化的产物层出不穷。高中学校合理利用网络世界的丰富性与开放性,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不过,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落实优质的思政教育活动。在鼓励学生认知多种思想的同时,必须要培养学生理性认知外界事物的习惯,规避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必须要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习惯,避免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网络评论。
一、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实际上,在互联网平台还没像现在这样特别普及的时候,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在固定的课堂空间里完成的。早期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师与学生依靠教室、办公室或心理咨询教室开展的面对面交流活动。然而,这种教育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该模式实践活动空间比较狭小,虽然保证了基本沟通交流与思想交流的顺畅效果,但是受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的影响,教育者并不能全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与网络的有效结合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丰富了交流手段和交流空间,而且扩大了教育活动的影响范围。
(二)丰富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到自身主导思政教育活动的权力,更要认真学习活动经验、充分开发并利用教育资源。毕竟,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是全面开展高校思政教学活动的前提。虽然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利用传统教学资源,但是图书、报纸、期刊及文件等资源的有限性及其传播范围的有限性是不容忽视的。况且,纸质媒介的编辑到正式出版再到大量发行会消耗很长的时间,且其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较慢。相比之下,网络具有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信息更新速度较快,且满足实时提取和传输特定信息的需求,网络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可参考的资料体系。
(三)提供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通过社会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意识、自我负责意识、研究思维及个人能力。通过正面引导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储备更多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知识,为以后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良好表现储备力量。身处在信息通畅、网络设备遍布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化教学的新机会、新平台,不应该局限于互动课堂和家庭环境里面。在网络模式下,学生群体能够把想说的话一股脑的全都说出来,老师群体可以观看并总结各位学生的言论,二者之间还可以直接进行网络对话。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而且减少了校方投入的教育成本。
二、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的虚拟性会冲击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
人们常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平台也是一样,我们既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便捷优势,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从教育角度看,培养深知荣辱观、思想道德素养优秀、综合发展的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网络营造了一个不受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的虚拟社会,各大网络平台里混杂着大量的不适合中学生观看和了解的信息,如西方社会舆论、封建迷信、暴力、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学生群体的思想认识和精神文明发展情况。据此,教育者应该调整思政教育方案,围绕教育与引导的主题展开一系列实践活动,特别是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社会道德体系,利用合理的道德习惯和精神信念规范全体网民的行为。
(二)网络的快速发展会加大传统教育者的压力
就思政教育实践而言,决定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是教育者本身,一切的教学辅助工具,那都是次要的。若是教育者拥有较高的业务素养和沟通能力,那么就能够认真落实校方制定的思政教育计划。从网络时代角度来,中学生群体往往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甚至有时候他们所了解到的信息量远超于老师群体所了解的,而这一现象,将教育者群体推向了劣势地位,变成了教学活动中的劣势一方。除此之外,就上网时间和操作频率来看,教师群体远远低于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一类教师。由于英文基础较差、计算机培训活动不行不到位,这部分老教师在面对互联网平台时显得手足无措。
三、利用网络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举措
(一)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改造学生,必须进一步会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网络教育模式来看,教育者必须走出虚拟的互动世界,帮助学生解决真实的学习困难。首先,教师应该从多个渠道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并把握时代热点,积极引导学生正面理解网络舆论。其次,老师应该多多组织网上交流活动,从特殊主题出发,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的渗透范围。
(二)提升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就学校而言,主要任务就是不断优化师资团队。唯有建立一支既精通思政教育工作,又擅长利用网络信息的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准确无误的践行高标准的思政教育计划,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群体遇到的问题。而后,学校应该着力构建专业的网络舆论处理机制,全面监控严查学生群体的舆论导向,及时了解在校学生的思想变动情况,从根本上克制一些不良思想的衍生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融入网络的思政教育活动显得更加丰富,资讯搜集与共享途径也更加便捷,教学互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资源投入与成本支出压力大大降低,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在未来,高中学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应该围绕“强化利用、积极创设、优化管理”的工作原则主动构造网络思政教育新阵地,进一步扩大网上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与此同时,任课教师需要协调网上与网下的关系,加强网上互动任务与网下交流任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琮.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09):201.
[2]欧晓梅.网络文化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8(15):123-124.
[3]许凯.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措施分析[J].读天下,2016(09):15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