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山区小学留守学生受挫心理的个性辅导

2020-01-13 05:13:05古肖
下一代 2020年7期

古肖

摘 要:留守学生主要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且留守在农村的学龄儿童,其直接陪伴人多为爷爷奶奶,但因老人育儿观念的落后,部分留守学生均存在一定的受挫心理,具体表现为自卑、自闭,缺乏自信心,且性格容易急躁等。针对山区留守学生受挫心理的现象,山区小学教师应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联合学校和家长从心理辅导进行介入,帮助学生尽早走出心理阴影,拥抱健康人生。在此,仅以本文从山区留守学生受挫心理进行切入和大家浅谈下如何展开小学生心理辅导。

关键词:山区留守学生;受挫心理;个性辅导策略

山区留守学生教育是我国民生教育的重点关注问题,如何通过心理个性辅导等帮助留守学生摆脱受挫心理等阴影,积极融入团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山区小学教师的主要探究方向。结合山区学生的受挫心理实况来看,我们可以从心理个性辅导、针对性心理辅导课程设计、分层科学心理疏导等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

一、山区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家园共育的辅导策略

导致山区留守学生受挫心理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缺失,致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受挫心理。对此,山区小学教师在展开个性化心理辅导时,需要和孩子家长进行前期得的充分沟通,对孩子的成长经历做详细的了解,例如家庭环境、爷爷奶奶的生活习惯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才能实现有效性的针对心理辅导。结合山区的留守学生心理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只是将心理辅导停留在了表面教学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其背后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严重缺乏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只是盲目教学。家园共育是解决山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加强心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务必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了解,提高家长对孩子陪伴及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帮助家长和学生搭建起沟通桥梁。

(二)心理辅导教学的单一化

山区学生受挫心理不是短时间内所致,需要教师长期的辅导,而单一化的心理谈话等教学形式,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受挫心理等问题,对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有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结合山区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来看,部分山区教师在心理教学疏导上仍存在一定的教学单一化现象,即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一化的心理辅导教学形式是影响山区教师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从自身做总结,认识到自我的教育不足,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信的魅力,从而主动进行改变。

(三)教师心理教学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山区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理念和模式上仍一定程度延续以往的教学方法,而在心理教学辅导上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能性,这也是山区留守学生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随着全国扶贫政策的开展和新时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山区等边远地区的教育逐渐被国家所重视,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引进优秀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旨在通过提高地区经济建设和教师培训等提升当地的教育综合竞争力。基于山区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性,从教学方法、心理疏导、定向训练等途径进行切入,全面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培养。

二、山区小学教师如何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教学

(一)和家长做好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做全面了解

留守学生受挫心理和家长的陪伴缺失有直接关系,同时与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原生态家庭环境背景等都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对此我们在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教学前,应当和学生的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背景,在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设计。首先,教师应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必要时可以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具体家庭情况和成员等,并和父母建立日常的联系,如微信沟通等。其次,在和家长取得联系,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家长提供的信息和自我了解的情况,对学生的受挫心理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学生受挫的“致命点”,如是因为原生态家庭分裂,还是单纯性的父母陪伴缺失所致等,受挫心理的具体表现和成因不同,所以心理疏导的侧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家長对关注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认知,引导家长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互动,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慢慢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二)加强社交性的教学活动的组织

社交活动是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生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对此我们可结合教学活动和游戏等加强对学生的受挫心理辅导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社交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语言沟通能力等。首先,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将外向活泼的学生和较内向的受挫心理学生分为一组,要求同组之间的学生要进行日常性的学习帮助和生活关心等,且要定期对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询问,了解小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合作进展,对于合作较差的小组进行原因了解,及时进行重新分组,做好下一步心理教学计划等。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和热情等,例如借助班会活动,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游戏设计要以合作为主,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通过班级集体性的社交活动组织一方面可以让心理受挫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快乐氛围,引导其主动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社交能力,帮助其建立自信心[1]。

(三)将心理教学渗透到知识教学中

心理教学不是一项专门开设的小学教学课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和融合,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因此山区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山区留守学生的受挫心理更应将心理教学渗透到知识教学中,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首先,我们可以将心理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阅读文章都是讲述童年美好、亲情友情的范文佳作,而在此类的主题文章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用心感悟作者笔下的真情实感,再联合自我,触景生情,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要积极热爱生活,无畏成长,做励志少年。其次,我们可以将心理教学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和顽强品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体育训练的项目分阶段,制定成训练目标。在训练目标的达成中,通过不断增加体能强度和训练难度等,提高学生的意志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困难是可以战胜的,只要我们坚持到底,不放弃就可以实现心中所想,获得我们想要的成功。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和人生成长进行关联,做一个我的梦想计划书,里面包含学生今年要达到的目标、下一年要达到的目标、小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等[2]。

(四)立足学情展开分层心理辅导

立足学情展开分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我们针对小学1-2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亲情心理辅导,和家长进行及时沟通,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提高家长对陪伴孩子重要性的认知,及时扼制受挫心理现象的发生。其次,针对小学3-4年级的学生,我们应加强人际交往的心理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等,帮助学生感受到集体氛围的快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交中,树立自信心。最后,针对小学5-6年级的学生,我们在加强对其心理疏导教学同时应注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适当增加相关的青春期心理教育内容,让学生正确的认识青春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三、结束语

山区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陪伴、爷爷奶奶教育观念落后等综合因素,常常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我们将其统称为受挫心理,其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塑造、学习成绩等,对此我们需提高重视,从个性化心理辅导教学角度等展开对学生的受挫心理教育。首先,我们应和家长做好互动,对学生的成长做全面了解;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社交性的教学活动的组织等增加学生的社交自信;同时,将心理教学渗透到知识教学中;最后,立足学情展开分层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黄万琼.浅谈如何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00297-00297.

[2]高东荣[1].试论如何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读书文摘(中),2018,000(004):P.266-266.

[3]张国成.山区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新课程(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