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穷人》一文是托尔斯泰根据维克多·雨果的长诗《贫苦人》改写的呢?如果你還不相信,就请读读《贫苦人》的一些片段吧!
一个妇人,头靠着床,跪在那里祈祷,她时而冥想,时而惊惶。
这就是母亲,她是孤单的。而这时外边,白浪高涌的海洋,正对着天空、悬崖、黑夜、狂风和密雾,倾吐着它的永恒的幽暗。
这分明是《穷人》的主人公桑娜惊恐地等待丈夫回来的情景。再来看作者对另一个母亲西蒙的描写吧。
在母亲躺在上面的那张床旁边,两个弱小的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面带微笑睡在同一个摇篮里。
母亲感到死亡的逼迫,将她的大衣盖在他们的腿上,又把长衫盖在他们身上,为的是要叫他们在死神乘着黑夜来偷袭的时候,不会感到温度在下降。
《贫苦人》中对渔夫也有描写:“出海的丈夫自童年起就是渔夫,他和险恶的命运苦苦搏斗了半生,纵有狂风暴雨,他也得出海起程,因儿女们在忍饥。他夜里动身,正是滔滔海水涌上堤岸的时分。”这样的描写在《穷人》里也很容易找得到。
雨果与托尔斯泰,是两个世界文坛巨匠,虽然国别不同,两篇作品体裁各异,创作时间也有先后,但都写了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论是法国,还是俄国,劳动人民的命运总是悲惨的。他们同情穷人,深入到穷人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因此能把穷人的生活与善良的心地写得如此入木三分。
(6~7版由王宝琪供稿)
6~7版配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