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忠东(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540)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因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切都离不开安全,所以,安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注意的问题。总而言之,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应该注意安全。经研究调查可知,现如今的人们虽然都重视起了安全的重要性,并给予了安全高度的关注,但这种关注仍存有些许不足。因此,随着人类社会和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安全生产而言,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必须要具有独特性和高事故率等特征。如果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问题,其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安全同样是各大企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企业要想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避免措施。并且还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做好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使得企业能够得到更加长久的发展。
本文将以我国深圳地区的安全生产事故为主,来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它占了我国发展初期改革开放的时期的很多政策上的倾斜和财政上的倾斜,这也就导致了这个地方优于我国的其他地方,抢先开始了经济的发展,而近些年来随着深圳地区已经有了基本的能力,但在生产生活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挑战以及面临的困难也是较多的。下面我们就将来分析近年来我国深圳地区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前几年深圳安全生产事故多发,连续两日在施工操作当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致两人死亡。2018 年11 月23 日17 时30 分,南山区蛇口街道海境界二期工地,一女工作业时不慎被掉落的钢筋砸伤(物体打击),经120到场抢救无效死亡。接着11月24日12时30 分,龙岗区平湖街道华南城园区一期P01 栋,一工人余某(男,32岁,广东信宜人)在清洗广告牌时不慎坠落受伤,经送院抢救无效于16时6分死亡。2019年7月8日11:28许,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市体育中心内的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造提升拆除工程工地发生一起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同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同志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调查事故原因,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员。12:30许,市委常委杨洪同志抵达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7 月9 日,省安委办副主任潘游同志率队察看事故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工作。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有关规定,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安委办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公安局、住房建设局、司法局、总工会及福田区政府为成员单位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同时,从全国聘请5名业内资深结构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建筑钢结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多高层钢结构及钢结构抗火研究室主任李国强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由侯兆新(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振明(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董彦章(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继奎(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组成,对该起事故的技术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调查取证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我们从中找到了致使该事件发生的主要缘由。那就是该企业完全没有重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人自身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有任何事情,反正出了事,赔点钱就可以了。这样的态度是极其恶劣的,既没有做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又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只会在出事的时候,想要第一时间就撇开责任,不愿担负起责任来。所以,要免责必须尽职尽责。借此,深圳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要对各大企业和相关单位,不断的加强监管,组织加强排查,加强培训引导,以更加有力的措施,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高频多发事故发生!
一是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对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意识,从而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假如施工技术的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将直接导致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深圳体育馆的拆除施工过程来看,其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相关的施工人员严重的缺乏质量意识,而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施工单位自身对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意识不高,并且也没有严格的控制施工技术的质量,从而导致发生一系列的施工事故。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施工任务,盲目的提升施工进度,没有强化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问题。二是管理不到位。俗话说得好“管理出质量”。一个好的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根据深圳体育馆的拆除施工现状来看,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都只是一味的关注施工进度,并没有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渐渐的就使得该拆除施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当然,甚至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就一味的减少施工人员的配置,或者是使用没有上岗资格证的施工人员,从而导致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受到严重的影响。四是施工管理混乱。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施工安全管理,是整个施工工程开展的主要核心,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企业没有具备科学合理的相关制度,来对其进行管理,那么不仅无法保证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会使得整个企业的作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五是项目管理失序。未能严守建设、施工单位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管理秩序。
(1)不断的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作业的安全性。任何一个企业或者是建筑单位,都应该把安全作业,放在开工前,并且在作业中,还应该拥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其实根据我国安全事故发生的案例来看,在很多方面都是能够有效避免的。而致使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企业没有加强对施工者安全知识的灌输。特别是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很多领导者为了给自身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就会招聘一些农民工到工地上去干活,而恰恰这些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又不高,接受的教育又少,更别提什么安全意识了。所以,当企业没有给他们灌输一定的安全意识时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则就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认为企业应该秉持着一切以安全为主的观念,去展开安全的施工,要把所有的安全系数降到最低,只有遮掩,才能真正有效的避免很多不必要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出现。(2)完善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一说都责任这两个字,相信很多人都是会去选择逃避的。特别是企业或单位的领导者。然而常常都是由于他们在工作中的疏忽,才导致了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在他们的眼里,却不以为然,总是推卸责任或是想要撇清关系。鉴于此,本文认为,各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作业。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如果连这点都保证不了,那何谈质量的安全问题呢?因此,我们积极的呼吁各建筑企业,一定不要因为自身的利益,使得更多无辜的人们受到伤害。建筑企业在施工作业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一定要以保证安全为主,尽可能的去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3)加大安全教育培训的力度。安全生产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前提,任何一个建筑企业要想使得自身走向持续的发展道路,那就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首先,最需要做的一点,就是不断的加强对员工们安全方面知识的灌输,尽量的做到每个星期安排一次安全知识的考核。同时,还要加强管理者自身的安全意识,只有大家共同的意识到了安全作业的重要性,才能有效的避免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4)积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筑企业要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就必须要加大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首先,企业应该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有效管控,其次,不断的加强对存有重大危险源的施工环节和部位,进行重点的管控,多安排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去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来,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以及排查的频次,积极的配合做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坚持原则,做好本职工作,是免责的基础前提之一。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人,如果在发生情况时自己无法解决,就应该及时主动的将问题向上级汇报,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2)管理工作中做到相互监督。通常情况下,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者或是管理者,都没有切实的做到相互监督,反而更多的时候都是将安全生产管理弱化了,并且还忽略了制度与人的作用。其次,对于施工中必须要检查的重点地方,也只是做做表面的功夫,并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进行相应的检查。基于此,为了避免这样的现状再次出现,企业就应该严格落实好相互监督的制度,并不断的加强每次检查的力度,始终坚持以督促责任主体安全职责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使我们在生产中,正确及时处置、预防、完善一切处于不安全的事故发生。(3)要清楚的区分“做好”和“做了”的区别。我们经常说,要恪尽职守、克己奉公、依法履职等等,期待能够“尽职免责”。当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出台后,有些场合里听说,尽职未必就能够免责,甚至是尽职不免责。个人觉得不尽然。如果尽职了,还不能免责,那么谁还会追求工作尽职?对于我们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就只存在应付了,谁还会认真地监管、执法和查处事故?谁还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去排查和治理事故隐患?安全生产工作是这样,其它行业领域的工作也是这样,那么社会是不是就乱了?所以,我想,在安全生产领域,“尽职免责”的说法是必须要成立的,也必须要认真落实的。比如,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的宣传,你把文本发到企业就是宣传到位和尽职了吗?不一定,还要看企业的后续工作,看咱们的后续跟踪情况、指导等情况,我们主要强调的是行为和形象,而不是目的和结果。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了预定目的,取得了预定结果,这才是尽职。(4)确切的落实主体责任。由于有的企业自身存在着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水平偏低、安全生产职责不清、执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所以,只有真正的落实了生产安全主体责任中的具体工作方法、模式等多方面,才能真正的做到责任主体的有效落实。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是一项全方位、成体系的工作,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建立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现场检查、开展应急救援保障等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要落实生产安全主体责任,还需在多方面很下功夫,探索一些工作方法、模式、制度,走精细化的管理之路,确保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