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韬
(贵州省凤冈公路管理段,贵州 凤冈 564200)
公路路面在实施环节,如果材料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材料容易出现过早硬化的问题,导致其强度无法满足要求,造成了沥青路面质量存在严重。如果使用的黏结剂质量不达标,会出现黏结力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各项材料的附着力的下降,交通持续运行之下,车辆碾压力量逐渐增大,导致了骨料出现分离的问题,最终导致路面发生严重损害。
公路沥青路面在正常实施环节,如果所选择的施工工艺不合格,也会导致沥青路面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沥青路面中的沥青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并且地面层、中面层与上层厚度都要达到规定要求,上述三个层面出现工艺不达标的情况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导致路面出现空隙严重,在雨季之下,雨水会通过缝隙进入到结构内部,导致沥青路面出现严重损坏的问题。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出料温度、摊铺施工温度、压实工艺参数等等方面,同时应该保证其孔隙率在合理的范围内,整体结构的强度都要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此外,还需要保证拌合站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交通运行更加的顺畅,严格控制摊铺施工温度,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公路沥青路面在正常运营的过程中,水是导致其出现坑槽灾害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水会直接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软化的问题,如果含水量超标,就会直接造成沥青路面的强度、刚性都都会下降,导致沥青与骨料出现分离的情况,再加上雨水的严重冲刷也会造成路面出现坑槽病害问题,进而导致了沥青结构松散的问题,在长期车辆碾压之下造成了巨大的损坏。
(1)冷补材料修补技术
冷补材料修补技术是目前常温条件下应用的主要修补技术,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沥青冷补材料处理完成之后可以立即开通交通,不会给交通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多数都是应用到坑槽修补中,其施工效果非常好。
首先路面损坏位置的残渣与废石料清理干净,然后将冷补材料从装载袋中倒出,然后应用工具直接铲入到损坏的位置,需要高出其地面高度约半寸。其次要结合坑洞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夯实工具,单层深度一般需要控制在8 cm以下,如果深度超出该标准,则要采用分层夯实处理的方式,夯实处理结束之后超出原路面0.5 cm,并且要将修补施工前的废渣清除干净,然后保证其有效的黏合。沥青冷补混合料在施工之后,其效果比较好,要明显的由于热补效果,且经济性更高,不会给环境造成任何的影响,可以完成实现可再生利用,具备非常高的综合效益。
(2)热补修补技术
热补处理方式进行坑槽处理,通常可以应用到雨天中的坑槽施工,第一步就是要进行热辐射的加热板范围确定,然后需要将其调整到合理的位置上,加热3~5 min,此时可以修补位置进行软化处理;第二步就是要实施切边施工,然后将软化坑槽位置切割完成,将准备好的热料完全填入到坑槽内,此时可以进行摊平处理,然后在表层中乳化沥青材料喷洒修补位置上,然后可以将其进行4~6遍的碾压施工即可。在天气转好之后,应该将热补接缝位置上实施加热处理,多数可以应用到加热墙中。
(1)应用最为合适的沥青材料,需要结合材料的物理与化学性能等指标来保证其技术规范达到要求。
(2)沥青材料混合的过程中,要保证其配合比参数达到要求,这是保证材料性能的关键。
(3)填充集料需要选择使用硬度高、耐磨性强且杂质含量少的材料,同时需要加入适当的添加剂材料,从而可以保证沥青材料与路基材料可以更好的黏结。
通常来说,坑槽修补环节,松铺系数对于材料的性能、配合比、沥青材料的使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大量实践经验,通常需要控制在1.25~1.35或1.35~1.45的范围内,同时需要保证填料厚度需要超出原有路面结构。
要想有效的提升坑槽修补的最终效果,需要确保坑槽内部不会存在任何松散的材料,同时需要保证其修补之后的坑槽壁面接缝位置的抗拉、抗压、防水等性能都能够达到要求,从而可以提升结构的承载性能,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此外,在填充前,需要全面清理干净,保证地面的干燥度达标,以提升其黏结性,有效的抵抗外力作用。
路面在施工时应该保证其不会存在任何的积水,同时需要在规定的位置上设置纵向与横向排水结构,保证其排水性能达标,具备较高的防排水性能,避免积水造成严重侵蚀的问题存在,消除坑槽病害问题。
沥青路面铺设施工环节,要严格控制材料的密实度性能,如果出现空隙过大的问题,应该在沥青表面中铺设黏层沥青与透层沥青的材料,从而可以防止积水进入到结构中。再有就是遇到雨雪天气之后,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将积雪清理工干净,以降低积雪对于路面所产生的侵蚀危害,以防止出现坑槽的病害问题,保证公路结构性能达标。
公路沥青路面在长期运营中,因为外部环境、车辆碾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坑槽等病害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修补处理,就会导致沥青路面结构损坏严重,不能正常应用,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处理措施,以提升路面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