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01-10 04:44:24李爱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期
关键词:瑞克循证神经功能

李爱红,门 金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西安 710038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1]。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为临床治疗脑梗死常用的用药方案,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约6%的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2-3]。研究发现,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本研究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旨在探讨其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5],且经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实;(2)无蛛网膜下腔脑出血症状;(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疾病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对尤瑞克林和阿司匹林过敏者;(4)患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差者。将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58.45±7.65)岁;病程6~18年,平均(12.45±4.64)年,受教育时间2~14年,平均(8.64±3.27)年;疾病分型包括血栓性脑梗死17例,脑栓塞12例,腔隙性脑梗死5例。观察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57.07±6.42)岁;病程5~16年,平均(11.43±4.24)年;受教育时间2~15年,平均(9.14±2.64)年;疾病分型包括血栓性脑梗死19例,脑栓塞11例,腔隙性脑梗死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时间及疾病分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给予静脉注射神经节苷脂(北京赛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80)40 mg,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6 mL,均为每天1次,治疗3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永信药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12]治疗,每次0.1 g,每天1次,服用3周;静脉滴注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065),每次0.15 PNA单位,每天1次,持续2周。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日常生活指导,以及对并发症进行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循证护理主要方法为:(1)循证问题,以本科室护理人员为组员,以护士长为组长,组建循证护理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及向专家咨询等方式学习循证护理理论知识。针对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药理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护理措施等问题进行小组研讨,结合本科室患者病情、年龄、心理状况、认知功能等具体情况,确认本研究循证问题。(2)循证支持,将确认的循证问题于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收集,将检索所得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进行组内讨论,论证其是否满足合理性、科学性及实用性,以获得最佳护理论证支持,同时结合本科室对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制订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案。(3)循证应用,①认知护理,患者入组后,由本研究组员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生活经历、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采用口头阐述、画册、视频等方式,给予患者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用药、不良反应处理、健康锻炼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积极纠正患者不合理的认识;②心理护理,患者入组后,为患者及家属详尽地讲解使用阿司匹林和尤瑞克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了解本次治疗的基本情况。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积极与其沟通,了解其担忧的问题,并正面引导其采用正确的疏泄不良情绪的方式,针对患者对预后不佳的担忧,以案例讲解等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静脉滴注前仔细阅读尤瑞克林使用说明书,对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过敏史等信息进行再次确认;静脉滴注中严格规范操作,遵循先慢后快,严密监测原则。静脉滴注开始15 min内,静脉滴注速度控制为每分钟15~30滴,观察无异常后再做适当调整,控制静脉滴注时间在60~120 min,并根据患者年龄、代谢功能情况适当延长治疗时间;同时,提醒患者及家属不可自行调节滴注速度,禁止静脉滴注期间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护理人员进行严密巡查,保持20 min至少进行1次巡视,并叮嘱患者及家属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注意观察,一旦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颜面潮红、昏睡等情况,及时通知护理人员;静脉滴注完成后嘱患者勿离开病房,注意休息,卧床观察1 h;④营养支持,对患者和家属给予饮食指导,注意饮食清淡,营养搭配,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于患者入组后及治疗3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量表共12个条目,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生活质量评估:于患者入组后及治疗3周后采用Barthel评分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包含饮食、行走、穿衣等日常生活各方面的评估,总分100分,得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于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本研究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共100分,总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等级标准:①≥90分为满意;②70~<90分为基本满意;③50~<70分为一般;④<50分为不满意;(4)不良反应监测: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NIHSS评分结果比较分)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4,P=0.01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36)。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脑梗死为脑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脑组织病变,导致患者脑组织细胞严重损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6]。同时,脑梗死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已成为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护理以实证性依据为基础,进而开展具有实证性、系统性、科研性的护理措施[7]。大量研究发现,循证护理可综合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并针对性给予对症护理,对患者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8-9]。

脑梗死患者存在脑部供血障碍,其脑组织进行性坏死软化。脑梗死发病后,临床主要以保护神经及改善微循环为治疗目的。已有研究证实,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及时抑制血小板活化,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0]。尤瑞克林为脑梗死临床治疗的一线用药,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静脉滴注后常出现皮肤潮红、昏睡、恶心呕吐、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休克[11],而所有的不良反应均出现于静脉滴注开始后30 min内。本研究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提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方面,本研究给予了患者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的认知水平,使患者能够积极做好治疗准备,同时能够正确识别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提高静脉滴注用药安全;另一方面,本研究护理人员用药前认真阅读尤瑞克林使用说明书,对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用药情况、过敏史信息进行再次确认,静脉滴注中严格规范操作,遵循先慢后快,且在患者尤瑞克林静脉滴注开始后30 min严密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部分患者发病后无任何临床症状,而部分患者出现经常性的眩晕、偏瘫等短暂脑缺血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癫痫、瘫痪及死亡。研究证实,大多数患者脑梗死后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但仍有部分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功能,可分化成新的神经细胞,重建并完善神经系统[12]。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重建,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3]。本研究运用科学的循证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1.18%,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16]。提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循证护理中实施的认知护理干预给予了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用药、不良反应处理、健康锻炼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等各方面的认知水平,使其可有效地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甚至可自我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中实施的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对医疗环境、疾病治疗等产生的焦虑,降低了因焦虑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其树立抵抗疾病的信心;循证护理中实施的用药护理,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度。同时,循证护理中实施的营养支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更利于疾病的康复。总之,本研究在实施循证护理中,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多方面综合调查取得的临床经验、观点及结论相结合,以此为脑梗死患者护理的基础及依据,并在护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帮助其机体功能的恢复,从而帮助患者神经系统的重建,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提升了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瑞克循证神经功能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