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个案分析

2020-01-08 02:23:49连伟羽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教育生态学读写教学

摘 要: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为分析和优化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教育生态学原理和规律中的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和平衡与失调五个方面出发,对一节高中英语读写展示课例的实录视频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从中得出基于教育生态学构建高中英语读写生态课堂的借鉴与反思。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教育生态学;个案分析

一、引言

随着健康、生态、平衡、协调等理念的日益倡导,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加关注如何能做到更好地和谐发展。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进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17)。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课型整合出发,还是从高考题型角度进行考虑,读写课堂或者读写教学都逐渐得到研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的广泛关注。读写综合课旨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读为写的内容提供基础,写将读的理解拓展延伸。通过读写课堂整合式的教学,教师应把握住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领悟的篇章布局灵活地应用到写作中,从而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不少教师尝试和探索出一些续写教学模式或路径,如牟金江(2008)结合一节高中英语读写整合课例呈现“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课执教教师的教学反思,对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实施建议。薛蓉(2019)提出“读写联系体”的设计思路,将其引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中,体现解码与建构的联系、学习与思维的联系、理解与产出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张智丰(2019)依据“输出驱动一输入促成假设”,探究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以期能够为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薛海燕(2020)以一节展示课例来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读写课堂中运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以期达成教、学、评一体化。周亚(2020)将“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于高中原版小说教学,在输出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课堂教学,读写结合,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转变。总体而言,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中,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仍有待加强。

二、教育生态学与课堂生态

教育生态学是将生态学的原理在教育中进行应用而生产的一门学科,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含的基本原理有教育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链法则、教育节律、社会性群聚与阿里氏原则、群体动力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教育边缘效应和“一潭活水效应”(吴鼎福、诸文蔚,2000)。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竞争机制與协同进化以及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吴鼎福、诸文蔚,2000)。

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的微观领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而狭义的课堂,则是在学校中被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以传递、转化和构建教育知识为基本手段,旨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品德并促进个性发展的场所。基于教学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打造英语生态课堂,其理念实质与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的理念是相通相合的。在英语课堂上,追求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发展的教学评价,通过创设一种和谐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变革教学方式,从而实现课堂生态动态发展的平衡。

三、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个案分析

本文从教育生态学原理和规律中的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和平衡与失调五个方面出发,对一节高中英语读写课例的实录视频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从中得出基于教育生态学构建高中英语读写生态课堂的借鉴与反思。本课例由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的唐思峰老师执教,指导老师是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胡元生老师、南昌市教科所李琦老师和南昌市第二中学夏文莉老师,授课时长为35分钟(夏文莉、唐思峰,2015)。

(一)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

教育的个体生态,其承受力和耐受度是很明显的,达不到或超过“度”,就会产生不利的或相反的影响(吴鼎福、诸文蔚,2000)。在课堂教学中,“过度”表现为进度太快,教学内容贪深求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使他们丧失信心、脆抑制或采取抵制的态度,造成相反的效果。

本课例是一节读写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和总结旅行日志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结合自己的经历完成一篇旅行日志。在导入环节,教师结合实际授课地点在西安,以谈论西安的风景为话题,让学生谈论自己旅行经历里的所见所闻,并询问学生是否写过旅行日志。在教师展示相关风景图片之后,对于旅行经历的分享,学生们都有话可说且感觉较为舒适,这里就体现了“耐度和最适度原则”。在学生表示愿意帮助教师完成一份特别的旅行日志汇本后,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环节,一起探索旅行日志的写作。在阅读环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三次文本解读,分别为“what 1”、“what 2”、“how”:“what 1”是以个人思考的方式对旅行日志写作要写什么内容进行解读,“what 2”是通过四人为一组的小组活动对如何写出佳句进行解读,“how”是在前两项完成的基础上,全班集体解读旅行日志的整体框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有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架:例如通过表格整理王坤和王薇在西藏的所见所感,既突出了信息的重点,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又例如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后展示本组认为的好词佳句后,再展示教师自己的见解与学生一起交流总结。量力而行且尽力而为,遵守了耐度原则。在写作环节,先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的三个写作小技巧并且以此作为评价标准列出表格,在完成阅读理解和好词佳句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当堂写作。要求进行仿写或者一定程度的创写活动在学生的承受限度范围之内,体现了“最适度原则”

因为是展示课例,在正式授课前,授课教师和备课团队几经打磨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在课堂的主要环节里,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基本能成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配合授课,多处体现了耐度与最适度原则。

(二)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由人工进行控制。一段时间里,经过精心照料,花朵会盛开的很好,但是失去人工的环境和人为照料后,花朵就很可能衰败。“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便是这样的道理。

读写课更应该关注到,阅读要做到思维和语言的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当教师提问应以什么顺序写游记时,即使时间紧张,还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证据,给学生机会实践阅读理解的学习策略。在整理词汇的时候,除了找出文本中的词汇,也让学生顺着这样的思路联系图片和自己实际生活经验再给出更多词汇,这对于后面游记的写作环节是很有裨益的。在本次读写课中,一些活动仍未能避免“花盆效应”。例如让学生发现和分享佳句非常好,但是并没有呈现和整理这些佳句;不呈现就不能知道学生选了什么句子、是否得到了运用,既不能检测也没有反馈,容易流于形式,也就无从谈起如何指导学生能做到活学活用。

(三)教育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术语,怀塔克(R . H.Whittaker,1970)指出:在一个群落中,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在课堂环境中,生态位的作用如何主要体现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上。传统英语课堂中的“教师主宰”的现象正在逐渐得到改善,教师尽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自动参与英语课堂活动,建立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局面;并且教师也逐渐认识到教学相长的深层内涵,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应当是课堂里最活跃的主体。本课例的设计理念里就包含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发挥学生在课堂的能动性。授课教师与学生是临时匹配,谈论旅行经历的导入方式简单高效,能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双方都能尽快投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信息整理、好词佳句分享以及完成当堂写作,既有先给出范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完成任务,又设计活动让学生学会主动参与和分享。同时课例展示时是“小班教学”的规模,教师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状态以及让学生有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會。

同一生态位下的竞争,有其积极意义,它体现主动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它起到鼓舞斗志、奋发向上的作用和效果,从总体上起了促进作用(吴鼎福、诸文蔚,2000)。教师在不同活动或者同一活动的不同阶段采用了个人与集体结合进行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有利于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效果。

(四)一潭活水原则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为是“一潭活水”,才能从源头给与补充,让水体充沛。在课堂生态系统中,知识和信息以无形的方式作为能量在其中流动,师生主体之间通过信息的成功交换维持着课堂的活力。在课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与简单的反馈,或者较有针对性的点评,例如“Great minds,think alike”、“ It was very beautiful and comfortable.David,thank you so much.Lets give a big clap for him”等,但是有些回答教师并没有及时给与反馈。值得肯定的是,教师给出了写作的评价标准(见下表),简单却也包含要点,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但是在最后的展示阶段只分享了一位学生的习作,更多的是教师进行点评,没能看到学生自主运用的实况。

(五)平衡与失调

教育的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生态的一条基本规律,把握这一规律,就能从根本上全面地揭示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质,推动教育更好地协调发展(吴鼎福、诸文蔚,2000)。

基于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基本原理,此次课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失衡状态的。首先,导入的信息要尽可能清晰,明确,不要过于复杂,直截了当,浅显的方式最好。一开始的几个简单问题活跃课堂是好的,但是教师接着又分享了自己在洱海的经历,虽然有助于推进课堂,却与课文又不符。不同的主题会产生不同的差异,之间有什么联系也会让人产生对于后边教学流程的判断失误。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为了活跃气氛或者把控时间,输入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或者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学生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授课也没有过多发言,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真正得到学习的。最后,教师虽然精心进行了教学设计,为了配合作课时长有所侧重,总体上确实较好地实现了此次课例的教学目的,但是总体授课过程仍会让人感觉时间不够用,在授课“量”和“度”的把握上还是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五、结语

教育生态学为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探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符合新时期的英语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四个原理及一个基本规律,对一节高中英语读写展示课例进行个案分析,并不足以体现教育生态学的价值和功能。总体而言,所分析的课例有许多的亮点,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合理整合读写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多元化,层层递进。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我们应当更加深入领会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并将其与教学实践相融相通,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才发展探索出更适合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2]牟金江,吕秋华.高中英语“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实施与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2015(3):104-106.

[3]夏文莉,唐思峰.人教版《英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 的 Using Language部分A Night in the Mountains[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8):51-58.

[4]薛海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J].英语学习,2020(3):10-15.

[5]薛蓉.“读写联系体”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19,42(2):19-23.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171-172,164,168,181,200.

[7]张智丰.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J].中小学英语语教学与研究,2019(6):35-40.

[15]周亚.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原版小说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英语学习,2020(3):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2018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读写课堂观察研究——基于教育生态化视角》(YC2018-S4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连伟羽(1994-)女,广东大埔人,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校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教育生态学读写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8:28:51
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教学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0:52:45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1:46:16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离异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39:50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师生“齐读共写”感悟小语教学的幸福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15:05:19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57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17:16:54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4期)2016-03-14 08:10:12